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峰

作品数:1 被引量:3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单井
  • 1篇盐岩
  • 1篇油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油田
  • 1篇塔河油田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油气...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气藏
  • 1篇注水
  • 1篇注水替油
  • 1篇缝洞
  • 1篇缝洞型
  • 1篇缝洞型油藏
  • 1篇采收率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篇黄咏梅
  • 1篇刘学利
  • 1篇罗娟
  • 1篇荣元帅
  • 1篇李峰

传媒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塔河油田在碳酸盐岩油藏能量弱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进行了注水替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通过全面分析塔河油田大量现场注水替油资料,提出了以下注水替油技术:选择通过机采手段无法正常生产的定容性油井进行注水替油,并优先选择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注水替油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能量,在地层压力难以维持正常机抽生产时进行注水替油;在注水替油的第一个周期,周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25~0.50;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1.0~2.0,中后期控制在0.5~1.0;裂缝性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8~1.5,中后期控制在0.3~0.8;溶洞型储集体油井前期可适当提高注水速度,裂缝性储集体油井的注水速度不宜过高;注水压力应低于井口承压能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焖井后开井产液量不能高于注水前正常生产时的产液量。这些技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荣元帅黄咏梅刘学利罗娟李峰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单井注水替油提高采收率塔河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