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年龄牦牛淋巴结组织结构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为观察牦牛淋巴结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牦牛淋巴结的结构发育特点,选取新生、1岁及成年健康牦牛肠系膜和下颌淋巴结样本,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新生牦牛淋巴结内可见初级和次级淋巴小结,1岁及成年牦牛淋巴结中以次级淋巴小结为主。牦牛淋巴结单位面积内生发中心数量及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岁时最高,成年次之,新生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生最高,成年次之,1岁时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新生牦牛外,1岁及成年牦牛下颌淋巴结生发中心数量均显著多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三个年龄组中下颌淋巴结皮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5),肠系膜淋巴结髓质相对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下颌淋巴结(P<0.05)。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在出生早期其淋巴结内已经形成生发中心,牦牛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年龄及其解剖位置有关。
- 蒲艳欢崔燕黄玉风余四九张倩何俊峰杨雪
- 关键词:牦牛淋巴结生发中心
- 不同年龄牦牛皮肤厚度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牦牛皮肤随年龄增长的厚度变化规律.【方法】采集初生、半岁及成年牦牛皮肤样品,利用千分尺测量各部位皮肤厚度,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Masson’s三色染色方法,分别测量各部位皮肤表皮层、角质层、表皮非角质层及真皮层厚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牦牛躯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存在差异,最厚的部位是颊部、颈腹侧及背部,最薄的部位是腹股沟及腋下.从背部到腹部、外侧面到内侧面皮肤厚度呈递减趋势.【结论】牦牛皮肤厚度随年龄增长呈增厚趋势,其中真皮层增厚趋势最明显,表皮层增厚趋势相对不明显.详细总结了牦牛皮肤厚度在不同躯体部位及不同年龄的变化规律,为更深入地研究牦牛皮肤的生长发育提供依据.
- 于川崔燕杨雪岳静
- 关键词:牦牛皮肤厚度表皮角质层真皮
- 稳转hTERT绵羊睾丸细胞系的建立
- 2024年
- 羊睾丸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是探究牛羊病毒致病机理的重要材料,实际科研工作中常受困于此类细胞传代性差、性质不稳定等缺点。外源性导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可以促使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延长细胞体外培养寿命是一种有效建立细胞永生化的方法。本试验中,通过RT-PCR获得hTERT。利用同源重组的技术,成功的构建了hTERT的真核表达质粒和慢病毒质粒。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建立了稳转hTERT绵羊的睾丸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研究结果均显示,hTERT基因已成功整合进入绵羊睾丸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第30代次的羊睾丸细胞生长较快,性状较稳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具有永生化特性的绵羊睾丸细胞系,为草食动物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细胞模型。
- 杨雪任善会王相伟龚真莉殷相平孙跃峰陈豪泰万学瑞
- 关键词:绵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永生化细胞系
- HSP70在牦牛肠道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小肠腺的肠腺细胞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0在大肠中的定位表达与小肠相似,在大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三层结构中也均有表达,其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内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细胞中,而固有层内大肠腺细胞仅在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质呈阴性。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析得出,从小肠的前端到大肠末端,HSP70的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盲肠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且盲肠和结肠中HSP70的相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P70mRNA在盲肠中的相对转录量最高,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2、1.68、1.06、1.43和1.52倍。本试验显示牦牛肠道中HSP70呈广泛性阳性反应,HSP70基因和HSP70蛋白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揭示了HSP70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所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异同,为HSP70在反刍动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 廖博崔燕杨雪何俊峰宋亮丽杨晓晴刘鹏刚
- 关键词:牦牛肠道HSP70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
- 成年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青海健康成年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组织学特征。方法从10头健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取样,运用HE、过碘酸-雪夫(PAS)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对汗腺和皮脂腺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青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的汗腺为单管状腺,属于顶浆分泌型腺体,其分泌物为中性和酸性混合液,腺细胞胞质中含有糖原。皮脂腺呈葡萄状、多叶且分支的泡状腺,属于全浆分泌型腺体,其分泌物为中性黏液,腺细胞胞质中含有少量糖原。汗腺的密度、直径、长度和体积从背部到腹部呈递减趋势,但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呈递增趋势,且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皮脂腺的密度、导管部直径和长度、分泌部直径和长度及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从背部到腹部呈递减趋势,且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形态学结构相似,但其密度、大小和深度差异显著,且从背部到腹部存在渐变趋势。与其他牛类相比,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密度高,但前者的分泌功能不发达而后者发达,这可能与其为了适应高原高寒环境有关。
- 曹迷霞崔燕何俊峰杨雪张倩刘鹏刚
- 关键词:汗腺皮脂腺组织学
- 不同年龄牦牛肾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旨在探究牦牛肾的组织学特征及增龄性变化。选取新生(1~7日龄)、成年(3~6岁)及老年(7~10岁)牦牛肾为研究对象,各5头份,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牦牛肾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并测量肾单位的相关数据。组织学观察显示牦牛肾包含表面的被膜和内部的实质。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肾小囊壁层富含胶原纤维,肾小体基膜呈PAS阳性;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其小管外围富含胶原纤维,上皮基膜呈PAS阳性。测量结果表明,单位视野(2.3×10~6μm^2)内肾小球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肾小球内细胞数和肾小球细胞核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的是,肾小球和肾小体的最大切面面积,成年达峰值,老年次之,新生最低。另外,随年龄增长,单位视野(2.3×10~4μm^2)内肾皮质与髓质肾小管上皮细胞数,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核的大小,远端小管上皮细胞核的大小分别与单位视野内肾小球个数、肾小球内细胞数和肾小球细胞核的大小、肾小球和肾小体的最大切面面积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牦牛肾的组织结构随年龄的增长出现差异性变化,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与肾小球硬化、实质性细胞减少有关,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王婷崔燕何俊峰刘鹏刚张倩杨雪
- 关键词:牦牛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增龄性变化
- 热休克蛋白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和表达被引量:3
- 2018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70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在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 杨晓晴崔燕何俊峰杨雪刘鹏刚廖博李慧孙娟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牦牛
- HSP27在黄体期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表达差异的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牦牛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黄体期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了HSP27基因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HSP27蛋白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的表达量和组织内分布。RT-qPCR分析表明,HSP27基因在黄体期牦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组织的1.03倍和4.63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牦牛卵泡膜内层、颗粒层、输卵管黏膜上皮、子宫内膜上皮和子宫腺中均有HSP27阳性表达。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HSP27蛋白在黄体期牦牛各主要生殖器官组织中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HSP27在黄体期牦牛的各个主要生殖器官中存在表达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HSP27在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何翃闳潘阳阳杨雪崔燕吕鹏樊江峰陈平温泽星李谷月余四九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牦牛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