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作品数:21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天文地球 更多>>
一种耐温型润湿性调节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23年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引发下发生聚合,得到中间体含氢聚硅氧烷。中间体再与3-丁烯-1-醇在催化剂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催化下发生反应,得到了一种羟基接枝聚硅氧烷,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耐温能力以及对储层岩石(砂岩)表面润湿性的调节能力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羟基接枝聚硅氧烷有着很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可以在240℃的高温环境下将砂岩表面润湿性调节至中间润湿状态,能够有效阻止钻井液中水相对储层岩石的侵入,降低水锁损害,保护油气储层。 白玉龙 林凌 张应岚 屈沅治 任晗 周太刚关键词:改性聚硅氧烷 耐高温 纳米材料在抗高温钻井液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022年 纳米材料具有尺寸较小、热稳定性强等性质,使其可作为钻井液处理剂来提高钻井液的抗高温性能。抗高温钻井液用纳米材料一般采用将材料纳米化或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复合制得,大致可分为无机纳米材料、聚合物纳米球和纳米复合材料三类。此外,对纳米材料进行结构优化可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分散性,用于封堵岩层中纳米孔隙、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改善钻井液流变性和提高钻井液抗温能力。本文简要阐述高温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分析纳米材料在钻井液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纳米材料在抗高温(≥150℃)钻井液中的应用,尤其是对钻井液流变性能和降滤失效果的影响。最后指出纳米材料作为钻井液处理剂未来发展应向着环保、合成工艺简化和室内与现场研究相结合等方向突破。 罗源皓 林凌 郭拥军 杨玉坤 熊贵霞 任仁 屈沅治关键词:钻井液 纳米材料 抗高温 流变性能 新型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研究 被引量:17 2017年 针对中国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普遍存在的"使用处理剂种类过多,加量过大,钻井液老化后HTHP造壁性和流变性难以控制,配制成本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分析长期攻关而至今没能很好解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利用钻井液中处理剂高温交联作用为基础,结合使用优化重晶石级配以解决高密度钻井液黏度高、HTHP失水量大、且性能很难调控的难题,综合形成了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研究"新的技术路线,并由此研发出性能好(HTHP失水量低,流变性良好……)而处理剂种类少(共4种)、总用量大幅度降低(仅为现用量的1/2~1/3)的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体系,而且具有高温条件下使用性能越来越好,性能维护方便的潜力和趋势,为有效解决中国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多年未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胡文军 罗平亚 白杨 林凌关键词:流变性 耐温抗盐水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降滤失剂可用于降低钻井液滤失量,稳定井壁,提高钻井安全性。介绍了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类和合成聚合物类两种降滤失剂与黏土作用的差异以及温度和盐含量对两种降滤失剂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类和合成聚合物类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滤失机理,并指出了当前降滤失剂研究面临的难题。通过对降滤失剂原料选择、制备方法和合成工艺的完善,降滤失剂未来有望向纳米化方向和分子结构多元化方向发展。 熊贵霞 林凌 冯茹森 冯茹森 罗平亚关键词:降滤失剂 天然高分子 纳米材料 水基钻井液 水解AM/DMDAAC/AMPS聚合物用作饱和盐水钻井液的高温高压降滤失剂 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引发AM、DMDAAC、AMPS三元共聚,再用Na OH在85℃下水解三元共聚物,制得水解AM/DMDAAC/AMPS聚合物。通过IR、NMR表征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用TGA测试聚合物热稳定性。水解度的增加提高了产物热稳定性,并改善了钻井液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和动切力。但水解度存在最佳值,使钻井液的API、HTHP滤失量降到最低。羧基含量最优的水解产物按添加量3.5%(质量分数)配制成膨润土质量分数5%、Na Cl质量分数30%的钻井液,在200℃下热滚16 h后的API滤失量为14.0 m L,HTHP滤失量(180℃)为40.0 m L。 林凌 罗平亚关键词: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水解 饱和盐水 高温高压 降滤失剂 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2年 在油田化学中纳米技术也开始进入学者的视线,即包括了将纳米材料用于三次采油(EOR)当中。在该领域中纳米驱油已被多次研究,其中驱油机理也多种多样,但仍然没有系统地对驱油机理进行研究。目前涉及纳米流体驱油的机理主要可以概括为界面张力的降低、润湿性转变和结构分离压力。这三种机理分别从油水界面、固液界面和微观动态过程解释了纳米流体是如何起到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界面张力的降低促使黏附功降低和油滴颗粒的减小,但油水界面被饱和后作用减弱;纳米流体中的颗粒覆盖原始岩壁,使得岩壁发生润湿性转变,进一步降低黏附功;在油水固三相接触线的楔形区内产生的结构分离压力为解释原油剥离的微观动态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概念。但这三种机理的协同作用还有待研究。此外,局部黏度的增加和Pickering乳液的原位形成等潜在机理也需深入探索。 余文可 冯茹森 林凌 王国静 闫翔峰关键词:纳米流体 两性离子聚合物老化对蒙脱土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以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HPAD),利用1H NMR,IR等方法分析了HPAD的结构及在盐水中的老化性能,并研究了不同外界条件对HPAD/钠型蒙脱土悬浮液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溶液中,当老化温度为105℃和135℃时,HPAD各基团相对较稳定;当老化温度为175℃时,HPAD各基团均发生降解,特性黏数随时间的延长快速降低。对于HPAD/钠型蒙脱土悬浮液,提高老化温度、降低pH、增加NaCl含量均导致钠型蒙脱土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延长老化时间对蒙脱土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比表面积影响较小。 屈沅治 林凌 黄宏军 李鑫 张雁 罗源皓关键词:两性离子聚合物 粒径分布 复合盐水高温高压降滤失剂HPADA的合成与评价 以AM、DMDAAC、AMPS为原料,采用(NH4)2S2O8-NaHSO3引发体系,经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得到三元共聚物PADA,再用碱液水解法制备部分水解聚合物AM/DMDAAC/AMPS(HPADA).使用红外仪、核磁... 林凌 罗平亚关键词: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水解 高温高压 降滤失剂 贝壳粉基自适应性封堵剂 被引量:2 2021年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聚合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DM)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形成的凝胶聚合物将贝壳粉包裹形成多核无定形微囊。通过研究封堵剂吸水性能和形貌确定了AA∶AM质量比为1∶3时效果最佳。该封堵剂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封堵性能优异,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较小,抗温抗盐性能良好,单剂180℃老化16 h后,结构保持完整,加入1%封堵剂的4%膨润土浆在150℃老化16 h后的API滤失量为11.4 mL,环保体系加入1%该封堵剂在150℃老化16 h后,中压砂床测试侵入程度为28.74%;1%30~50目封堵剂可封堵宽0.5 mm、深5 mm的模拟裂缝,且承压至4 MPa。 余文可 林凌 罗云翔 李鑫 古晗关键词:贝壳粉 封堵剂 自适应性 抗高温 煤层气中甲烷扩散及水锁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煤层气的开采效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煤层开采过程注入的压裂液及煤层中自生的液态水常常会阻碍煤层气的扩散及开采,形成水锁效应,但其成因、机理以及缓解方法仍不完全清楚,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大规模、可扩展、可准确反映煤层化学结构的分子模型,通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微观尺度模拟了在煤层微孔隙中,甲烷在受到水膜阻碍的情况下,水气两相的流动规律。定量计算了水膜厚度、孔径、储层压力、压差等因素对甲烷及水膜运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的存在会极大地阻碍甲烷的扩散,即造成水锁效应;煤层中的孔径大小及流动压差也会影响甲烷/水的两相流动速率,较大的孔径及较高的压差都有利于甲烷和水的流动。通过对水膜在运移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变化的分析,对水锁效应出现及消失的规律进行了探究。在大孔径及较厚水膜的条件下,水相可在流动过程中保持完整的连续相,完全封闭煤层中的孔隙,造成水锁效应。而在水膜较薄或孔径较小时,水分子与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水相更容易破裂为多个水分子团簇,并与甲烷气相混合,从而缓解水锁效应。通过纳米尺度的分子模型定量分析了煤层孔径、压差、水膜厚度等因素对水锁效应的影响规律,表明减弱水分子之间并增强水分子与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利于缓解水锁效应。此项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理解水锁效应机理、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提供启示。 黄林岗 林凌 罗文嘉关键词:煤层气 分子动力学 水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