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宗敏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滑坡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多层感知器
  • 1篇信息熵
  • 1篇形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野外考察
  • 1篇永久散射体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时间序列
  • 1篇剖面
  • 1篇剖面线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殷宗敏
  • 3篇马金辉
  • 2篇杨环
  • 1篇刘万青
  • 1篇李勋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PS InSAR技术的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被引量:16
2020年
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陕西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共54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地表PS时间序列形变信息.根据形变特征将PS点分为随机型、线性蠕动型、突变型,并对每种类型PS点形变规律及其对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意义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地质灾害隐患分为城区沉降、滑坡隐患两类,依据PS点形变特征对两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识别,共识别出城区沉降区8处,滑坡隐患区39处.利用实地调查的滑坡体及不稳定坡体数据与识别的滑坡隐患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识别的滑坡隐患区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InSAR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面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可以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预警.
韩守富赵宝强殷宗敏薛强马金辉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永久散射体地质灾害地表形变黄土高原
基于时间序列Insar的黄土高原城镇滑坡识别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在黄土高原城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In SAR技术对绥德县城区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通过影像裁剪、影像配准、地形相位估计、差分干涉、高相干点选取、相位解缠、变形提取和误差估计等数据处理手段,获取黄土高原重要城镇时间序列PS点,利用PS点的变形速率值来圈定潜在滑坡区;通过野外考察,证明时间序列In SAR技术可用于黄土高原区滑坡识别,且准确度较好,能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殷宗敏韩守富杨环马金辉
关键词:滑坡野外考察
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区域黄土滑坡体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应用定量地貌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天水市南北两山已有黄土滑坡进行了自动识别研究。首先,引入地形可视性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以选择滑坡和非滑坡样本;其次,综合滑坡的地形特征和遥感特征,通过采取SEaTH算法遴选出能有效区分滑坡与非滑坡的特征差异指标建立滑坡有效识别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滑坡有效识别指标特征集进行面向对象分割,通过建立多层感知器的滑坡自动识别模型对分割后的对象进行识别,并作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针对该研究区的已有黄土滑坡,粗糙度、高程变异、切割度、起伏度、坡度、可视性6种地形指标具有识别价值;2)该模型对滑坡的识别精度达71.03%,非滑坡的识别精度达92.02%,较好地识别出了该区域的滑坡范围。
李勋杨环殷宗敏马金辉
关键词:黄土滑坡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
基于地形剖面线的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信息熵差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计算黄土高原地貌评价指标和剖面上高程数据信息熵,用以拟合地形起伏,评价地形,为地貌研究提供新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剖面分析,获取地形剖面线,利用高程数据计算不同地貌类型中剖面线信息熵,绘制地形剖面线图和地形剖面线信息熵图,用来检验和评价地貌信息熵对地形的表达效果,统计两者离散程度指标,通过线性拟合找出两者相关性指标。[结果]将两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图走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采用统计指标作为指示器,结果表明高程曲线与信息熵曲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侵蚀模数验证,表明信息熵在表示地貌起伏或侵蚀方面具有可靠性。[结论]地貌信息熵可以用来模拟地形,且模拟效果良好,可以用于评价地貌类型。
殷宗敏刘万青
关键词:黄土高原信息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