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成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眼底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眼底病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视网膜出血
  • 2篇病变
  • 2篇出血
  • 1篇新生儿
  • 1篇眼底病变
  • 1篇眼底疾病
  • 1篇眼内
  • 1篇眼内炎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影响及作用
  • 1篇有晶状体眼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7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7篇熊成
  • 3篇张利伟
  • 2篇任玉玲
  • 1篇龚敏
  • 1篇孔蕾
  • 1篇薛黎萍
  • 1篇肖丽波
  • 1篇龚永祥
  • 1篇杨静菲
  • 1篇胡敏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早产儿视网膜出血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眼底病筛查的早产儿11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在散瞳后实施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出血情况,评估影响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1142例早产儿中,视网膜出血有112例,占9.8%,视网膜出血程度分级Ⅰ、Ⅱ、Ⅲ、IV级分别有42例、47例、23例、0例,分娩方式是引起视网膜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经阴道分娩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几率较剖宫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助产与视网膜出血也密切相关。结论分娩方式及机械通气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重要原因,经阴道分娩的难产患儿是高危人群。
彭亚力张利伟任玉玲熊成
关键词:早产儿眼底疾病视网膜出血影响因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23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SV)首先由Eckardt于2005报道应用于临床,其具有20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周边玻璃体处理优势,又具备25G玻璃体切割系统无需缝合,愈合快的优势,且比25G玻璃体切割系统效率更高。近年来随着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的手术配套器械日益完善,其在I临床应用也越加广泛,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23GTSV对56例外伤性眼内炎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现报道如下。
熊成肖丽波杨静菲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
眼底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眼底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血塞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χ^2=12.574,P〈0.05。结论对眼底病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熊成
关键词: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疗效分析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对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64例(73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35只眼),观察组患者34例(38只眼),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眼部包扎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给予配戴角膜绷带镜,连续配戴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评分,术后1、3、5、7 d眼部VAS评分和眼部症状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两年内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5、7 d角膜上皮愈合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3、5、7 d VAS评分和眼部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5.26%)稍低于对照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能够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缓解眼部疼痛,能否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有待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
彭亚力熊成薛黎萍任玉玲张利伟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
特异性阻断剂Nec-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阻断剂Nec-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中坏死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取60只野生型C57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每组20只。在进行Nec-1对坏死性凋亡影响研究中,空白组15只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15只小鼠给予玻璃体内注射2μL Nec-1(2mol·L^(-1))预处理,对照组15只小鼠无预处理;预处理4 h后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前房灌注法建立RIRI模型;再灌注损伤后3 d,每种检测方法各取5只小鼠分别于取材后行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以下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IL-1β、IL-6、TNF-α、RIP3、RIP1及Caspase-8。在进行Nec-1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影响研究中,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各5只小鼠纳入荧光金标记。空白组小鼠荧光金标记后不做任何处理。荧光金标记7 d后,实验组小鼠给予玻璃体内注射2μL Nec-1(2 mol·L^(-1))预处理,对照组无预处理。预处理4h后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前房灌注法建立RIRI模型。再灌注损伤后3 d,收集视网膜组织行铺片RGC计数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RIP3、RIP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aspase-8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 8)。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实验组RIP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变化趋势与RIP3 mRNA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通过视网膜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亦发现,实验组RIP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全视网膜铺片中每个视野下荧光金逆行标记RGC数(197.3±3.6)较对照组(107.5±6.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验性RIRI模型中,Nec-1能阻断坏死性凋亡,并显著增加RGC数。
彭亚力胡敏孔蕾熊成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眼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龚永祥熊成龚敏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
新生儿眼底病变筛查及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对新生儿眼底病变进行筛查统计,并分析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行眼底筛查的1558例新生儿资料。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发病率以及视网膜出血发病情况,对影响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58例新生儿中筛查出眼底病变患儿196例,占12.6%;类型包括视网膜出血(8.9%)、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眼底渗出(1.2%)、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0.5%)、视网膜色素沉着(0.4%)、先天性结晶样变性(0.3%)、视网膜母细胞瘤(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是影响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均为P<0.05);而性别、是否足月、出生体质量、是否子痫、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窒息、是否输血、是否吸氧等因素与视网膜出血的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机械通气是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绝大多数为视网膜出血,阴道分娩和机械通气是导致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此类新生儿群体加强观察和干预。
彭亚力熊成张利伟
关键词:视网膜出血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