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艳君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布鲁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血清乙型肝炎...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肝疫苗接种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接种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机构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3篇张国侠
  • 3篇田艳君
  • 2篇张立杰
  • 1篇张辉
  • 1篇黎诚耀
  • 1篇聂云天
  • 1篇王文敬
  • 1篇刘淑斌
  • 1篇郭丽娜

传媒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reg细胞对慢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治疗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慢性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不同方案治疗前后Treg细胞的变化,分析Treg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对慢性期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三科住院的35例慢性期布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45.37±20.16)岁]为病例组,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标准治疗组(15例)和免疫增强剂组(20例),疗程为20d;另选择30例医院健康体检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53±11.38)岁]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布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人群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69±0.38)%、(3.12±0.86)%、(3.05±1.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9,P<0.05);与对照组比较,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升高(P均<0.05);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1.69±0.38)%、(3.06±0.76)%、(2.85±0.89)%]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4,P<0.05);与对照组比较,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升高(P均<0.05);标准治疗组和免疫增强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期布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治疗方案间及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提示Treg细胞诱发的免疫抑制可能使宿主机体无法有效清除体内残余布鲁菌,进而造成慢性感染。
杨恒胡飞环张国侠田艳君张立杰刘佰玲王文敬黎诚耀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淋巴细胞
齐齐哈尔市某高校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某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感染状况。方法在2000名学生、200名教师、100名教辅人员、100名后勤人员和100名机关人员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结果在2500人中,检出HBV标记物阳性232人(9.3%);后勤人员血清HBs Ag携带率为13%,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人群(x^2=32.6,P<0.05);其他各类人群血清HBs Ag阳性率在7.0%~9.5%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所有被检测人员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0.3%,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x^2=5.62,P>0.05)。结论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检出率因群体不同而不同,需加强乙型肝炎防治教育,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保健意识教育。
聂云天郭丽娜刘淑斌田艳君张立杰张国侠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乙肝疫苗接种
布鲁菌Omp31的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利用布鲁菌Omp31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布鲁菌抗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方法,分析该方法在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临床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羊种布鲁菌M5-90和猪种布鲁菌S2共5个菌株,经超声破碎,获得其菌液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已制备的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对上述5个菌株的识别能力。构建Omp3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mp31)并转染人胚肾细胞(293F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Omp31蛋白的表达。羊种布鲁菌弱毒疫苗株M5-90侵染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构建含菌单核吞噬细胞。将5H3抗体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或藻红蛋白(PE)标记,采用FCM,利用FITC-5H3抗体检测pcDNA3.1-Omp31转染293FT细胞和含菌单核吞噬细胞,鉴定该抗体对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识别能力,初步建立FCM的检测方法,并测定FITC-5H3抗体在FCM中的灵敏度。利用双抗体(PE-5H3和FITC-CD14)的流式细胞染色测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析该方法应用于人布病临床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不仅能识别羊种布鲁菌M5-90菌株和猪种布鲁菌S2菌株,还能识别缺失Omp31基因的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菌株。FITC-5H3抗体可用于流式细胞染色识别细胞内的布鲁菌抗原,表达Omp31的293FT阳性细胞比例约为59.3%,疫苗株M5-90侵染的THP-1阳性细胞比例约为6.2%,检测293FT阳性转染细胞的灵敏度为4%。初步建立了基于PE-5H3和FITC-CD14的双抗体染色的FCM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布病患者PBMCs中的双抗体阳性细胞比例(1.93%)高于健康人群(<0.30%,阴性)。结论利用FCM,初步建立了荧光素标记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检测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方法,并发现5H3抗体能识别牛种布鲁菌,弥补了布鲁菌抗原检测中Omp31的应用缺陷。此方法的建立为布病病原�
杨鑫田艳君任慧胡飞环张国侠张辉王文敬黎诚耀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病原学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