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洋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妊娠
  • 2篇剖宫产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液基薄层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液基薄层细胞...
  • 1篇异位症
  • 1篇早期子宫内膜...

机构

  • 6篇宜宾市第二人...
  • 3篇成都市锦江区...

作者

  • 6篇胡洋
  • 2篇蔡春梅
  • 1篇陈家莲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组织及血清HtrA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组织及血清HtrA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6月期间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n=82)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n=80)给予安慰剂治疗。检测纳入实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卵巢功能、内膜组织和血清中的HtrA3水平等,观察实验患者更年期症状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血清FSH水平逐渐升高,E_2、Fn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水平在治疗1个月时稍有下降,治疗3个月时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FSH、Fn、E_2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LH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血清FSH、Fn、E_2、LH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清HtrA3水平均逐渐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位内膜的HtrA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内膜组织HtrA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位内膜HtrA3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的异位内膜HtrA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3个月的血清HtrA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更年期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改善卵巢功能指标,患者内膜组织和血清HtrA3水平有所升高,并可减少更年期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明确疗效。
胡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
腹腔镜手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各项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vs20.0%)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胡洋汪月梅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癌
HPV 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切除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对比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530例宫颈CIN3+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4次,建立随访档案。以HPV DNA、HPV E6/E7 mRNA检测和TCT作为随访监测指标,任一项指标异常即转诊阴道镜并行活检病理诊断,评估其对患者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随访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530例行宫颈切除术治疗的CIN3+患者随访1年,累计行阴道镜/活检的患者共114例,累计发现病灶残留/复发共计18例,残留/复发比例为5.7%(18/316)。手术后3、6、9、12个月,HPV E6/E7 mRNA检测阴性率分别为83.5%(264/316)、91.1%(288/316)、96.8%(306/316)、96.5%(305/316),TCT检测阴性率分别为97.2%(307/316)、97.2%(307/316)、98.7%(312/316)、99.1%(313/316),HPV DNA检测阴性率分别为53.2%(168/316)、72.8%(230/316)、81.0%(256/316)、85.4%(270/316),HPV E6/E7 mRNA与HPV DNA检测阴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预测宫颈术后病变复发的敏感性低于HPV DNA检测联合TCT[44.4%(8/18)与55.6%(10/18)],但特异性[94.8%(91/96)]和阳性预测值[61.5%(8/13)]均高于HPV DNA检测联合TCT[89.6%(86/98)与50.0%(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对于预测宫颈CIN3+手术治疗后复发或病灶残留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可用于评估宫颈高级别病变手术治疗的预后,早期发现病变风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诊疗,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朱大华陈家莲胡洋夏雪赵雪郭贝西牟华平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
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及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57例,其中A组32例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B组2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前(T0)、术后第1d(T1)、第3d(T2)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 1B组患者出血量低于A组,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短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出血量)=31.85,t_(住院时间)=9.36,t_(月经复潮时间)=16.37,均P〈0.05);2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A组的1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3B组T1、T2血清COR、β-EP、GLU水平低于A组(CORF交互=17.67,β-EPF交互=132.36,GLUF交互=155.38,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双侧动脉阻断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对内分泌影响较轻。
蔡春梅胡洋
关键词:腹腔镜清宫术剖宫产瘢痕妊娠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的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的机制。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过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8、TNF-α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凝血功能指标PT变化不明显,APTT、FIB、D-D显著降低,PLT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肝功能和相关生化指标(TB、DB、TBA)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炎症因子(IL-6、IL-8、TNF-α)、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FIB、D-D显著降低(P<0.05),IL-10、PLT显著升高(P<0.05),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的治疗能够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肝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於积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蔡春梅汪月梅胡洋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
自由体位对提高自然分娩与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提高自然分娩与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临产孕妇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5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卧位分娩,另150例为观察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三个产程所花费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vs61.33%),会阴侧切率(5.13%vs27.17%)及宫颈裂伤率(0.85%vs4.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孕妇的分娩时间,减少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汪月梅胡洋
关键词: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剖宫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