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
- [背景]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后路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融合术,近年来,随着非融合技术的发展,更提倡一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其优点在治疗应用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通过与腰椎后...
- 詹世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
- 文献传递
- 经椎板间隙和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L5/S1腰椎盘突出患者共187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78例,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
- 郑晓青尹东昌耘冰郑秋坚詹世强刘斌柯雨洪郑超
- 关键词:L5/S1经皮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入路
- Discover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 目的:探讨Discover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及影像学效果,并总结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1月使用Discover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变患者共92例,...
- 詹世强顾宏林昌耘冰曾时兴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颈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11月,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凸51例,其中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7.8±3.6岁(3~...
- 顾宏林詹世强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半椎体切除
- Wallis治疗首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通过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联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和单纯微创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首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连续录入157例首发腰椎间盘...
- 顾宏林詹世强昌耘冰曾时兴
- 关键词:动态稳定系统腰椎间盘突出症
- Wall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其中40例行髓核摘除+Wallis棘突间固定(Wallis...
- 詹世强顾宏林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 显微镜下经管道与开放式腰椎间盘摘除术综合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管道与开放式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行显微镜下经管道腰椎间盘摘除术(观察组),60例行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12.7±1.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与对照组(3.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Macnab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比,显微镜下经管道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 庄见雄昌耘冰詹世强曾时兴尹东肖丹俞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手术开放式手术
- 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考察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各病变指标与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关系,探讨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52例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肿瘤位置与大小、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和JOA评分、并发症等信息,统计分析各因素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ASIA分级C级及以下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较低。相关性分析提示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肿瘤横断面定位和肿瘤长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髓内肿瘤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较其余部位的低,肿瘤长径值越大,JOA评分改善率越低。年龄、病理征、肿瘤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等与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相关性。并发症也影响JOA评分改善率,尤其髓内肿瘤术后出现的颈髓神经后遗症,严重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结论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总体理想。但术前ASIA分级C级及以下、肿瘤较长、髓内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等因素可能提示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 梁国彦梁昌详黄勇兄王良泽曾时兴尹东郑晓青詹世强柯雨洪昌耘冰
- 关键词:颈椎椎管肿瘤脊髓损伤
-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共87例,其中41例行Viper经皮椎弓根钉内固...
- 詹世强顾宏林
- 关键词:微创腰椎退变性疾病
- 软组织肉瘤非计划手术后的治疗与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患者非计划手术后的再手术切除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已行非计划手术的软组织肉瘤患者行二次扩大切除术的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治疗效果。结果二次手术前无复发组共17例,2例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11.8%),1例淋巴结转移并带瘤生存(5.9%),1例肺转移死亡。二次手术前已复发组共27例,13例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48.1%),8例肺、肝或多发转移(29.6%),7例肺、肝或多发转移而死亡。两组的二次复发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21);转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121)。患者在二次手术前是否复发及二次手术后是否复发对所有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3%±9.2%及40.3%±10.1%,有显著差异(P=0.003)。结论软组织肉瘤的局部复发对肿瘤的转移率及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软组织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行二次扩大切除术治疗。
- 黄勇兄李建民詹世强昌耘冰曾时兴马元琛梁昌祥郑秋坚杨强
-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复发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