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椰子
  • 9篇椰子水
  • 6篇发酵
  • 5篇细菌纤维
  • 5篇细菌纤维素
  • 2篇食品
  • 2篇自然发酵
  • 2篇细菌
  • 2篇课堂
  • 2篇教学
  • 2篇粪便
  • 1篇淀粉
  • 1篇学成
  • 1篇学习型
  • 1篇氧化硫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饮料
  • 1篇有机酸
  • 1篇预处理

机构

  • 14篇海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产品质...

作者

  • 14篇邓健
  • 8篇刘四新
  • 8篇李从发
  • 4篇杨一冲
  • 4篇毕继才
  • 3篇刘龙祥
  • 2篇胡晓苹
  • 2篇曹献英
  • 2篇蔡坤
  • 2篇章翠
  • 2篇陈华美
  • 2篇王雅
  • 2篇陈健
  • 2篇何晓磊
  • 1篇姚广龙
  • 1篇冯爱国
  • 1篇李俊
  • 1篇刘星
  • 1篇夏光华
  • 1篇陈健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乳酸菌对椰子水饮料的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面包乳杆菌32-2-2发酵椰子水饮料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 g/L;植物乳杆菌A33发酵椰子水饮料pH值最低为3.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饮料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 g/L;植物乳杆菌A33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与pH值和乳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椰子水感官评分较高。
邵璐滢刘四新刘晓兰蔡坤李从发邓健
关键词:乳酸菌椰子水发酵抑菌活性
椰纤果生产中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成分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跟踪研究椰子水自然发酵8 d过程中其主要理化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变化主要出现在发酵前3 d,这期间p H也急剧下降,然后稳定在p H3.8左右;总酸含量在第2天达到第一个高峰,随后先下降,后上升;在观察结束时体系中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1.54 g/L和0.28 g/L;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迅速増殖,也在前3 d达到最大值,而后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数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细菌体系中检测到了乳酸菌、醋酸菌、肠菌群、芽孢杆菌,其中乳酸菌和醋酸菌数量最多,且对成分变化有较大影响,而肠菌群和芽孢杆菌的存在也使得自然发酵椰子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自然发酵椰子水的菌相,并探寻其促进生产椰纤果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海南椰纤果行业走向安全、稳定、高产的生产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一冲李从发邓健刘龙祥胡淇淞毕继才陈华美章翠刘四新
关键词:椰子水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
一种改善家禽肠道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发酵椰子水在文昌鸡饲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家禽肠道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发酵椰子水在文昌鸡饲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自然发酵椰子水能够促进鸡仔采食性和体重增长,改善鸡仔肠道菌群,降低鸡仔粪便臭味以及粪便中氨态氮和吲哚乙酸的含量。
邓健刘四新刘晓兰王雅
文献传递
3株筛自发酵椰子水的分离物对细菌纤维素合成促进作用的研究
细菌纤维素(BC)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使得其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菌纤维素在食品工业领域应用时又名nata de coco(椰纤果),目前海南是我国椰纤果的主要生产基地,而椰子水是椰纤果发酵生产的主要原...
邓健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椰子水分离物肠膜明串珠菌酿酒酵母
文献传递
基于膜滤法处理的预发酵椰子水促进细菌纤维素合成机理被引量:3
2019年
研究预发酵椰子水(fermented coconut water,FCW)促进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合成的原因,采用膜过滤法处理FCW得到膜滤上清液和菌体,分别配制培养基并接种椰冻驹形杆菌(Komagataeibacternataicola)Y19至培养基中30 ℃静置培养7 d。结果显示,上清液组的BC产量达到5.65 g/L,是对照组新鲜椰子水(natural coconut water,NCW)的10 倍,而菌体沉淀组仅为其2.8 倍,促进作用弱于上清液组和FCW组,说明膜滤上清液对BC合成的促进作用显著。通过对膜滤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以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预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分析,发现上清液中能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总量约为NCW的5 倍,醇类相对含量最高,约占62%,其中乙醇和乙酸含量分别是NCW的4.5 倍和48 倍。预发酵过程中,乙酸和乳酸的含量逐渐增加,经过1~2 d预发酵后葡萄糖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他有机酸在预发酵过程中变化不显著。因此推测椰子水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后期BC合成起到重要作用,且预发酵后变化较大的醇类和酸类物质有可能是通过参与驹形杆菌Y19的代谢调节作用而影响BC的合成。
傅美娟邓健罗佳茜林雪李从发刘四新
关键词:膜过滤细菌纤维素
不同主产国别椰子水成分及预处理方式对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主产国椰子水的成分差异,比较原料成分和预发酵处理方式对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合成的影响。方法:代表性地选取越南、印尼和中国(海南)3个产地的原料椰子水进行理化成分分析,自然环境下预发酵处理椰子水并以此为原料制作成培养基,而后接种BC生产菌株发酵生产BC膜并对BC膜进行合成效率分析。结果:3种椰子水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总糖、总酸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海南新鲜椰子水中各类化学成分含量均较高,新鲜椰子水合成BC的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呈正相关关系,而经过预发酵处理后椰子水合成BC的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呈完全不同的相关关系;预发酵处理后越南工厂椰子水的BC产量可达17.6 g/L,显著高于其新鲜椰子水的产量(52倍)和海南工厂预发酵椰子水的产量(3倍)(P<0.05),并且预发酵前期的椰子水相比于预发酵后期对BC合成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椰子水天然成分不是造成BC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预发酵环境、时间等预处理因素对促进BC增产的贡献最大、关系最密切。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解析预发酵过程的生物学规律及其极大促进BC合成的调控规律提供参考。
罗佳茜傅美娟赵波吴毓炜王哲魁邓健李从发刘四新
关键词:椰子水细菌纤维素化学成分
自然发酵椰子水湿料拌喂对文昌鸡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自然发酵椰子水湿料拌喂对文昌鸡生长的影响。试验选取刚出壳的文昌鸡苗40只,按体重基本一致设置为2组,每组20只,公、母各10只。对照组饲喂商业饲料和自来水,试验组饲喂商业饲料和自然发酵3 d后的椰子水;从1周龄开始,以料水比1∶1(质量比)湿拌料定量喂食、以50%自然发酵椰子水让其自由饮水,试验周期为5周,测定仔鸡的日增重和体味、粪便臭味等指标。结果表明,到5周龄时,饲喂一个月后的试验组公母仔鸡活体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2.03%、9.97%,每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长了11.88%、9.9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味较轻,粪便臭味降低,颜色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公母鸡粪便中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2.18%、26.40%;吲哚乙酸的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2.69%、40.82%。
刘晓兰邓健王雅邵潞滢蔡坤李从发刘四新
关键词:椰子水自然发酵文昌鸡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以海南大学为例
2025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是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生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的教育教学存在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通过多渠道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库,深入挖掘案例思政元素;课前师生共同研究、发掘案例,课堂中分别开展由教师和学生主导的案例和思政融合式教学;基于“智慧树”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外同步学习,课中课下云端考核。采用正向评价与反向评价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育人能力。
邓健赵莹陈健
关键词:案例教学
椰子水的发酵预处理对细菌纤维素合成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了在实验室和工厂环境将椰子水进行自然发酵(FCW)预处理后再灭菌,用于细菌纤维素(BC)生产。结果显示,无论是本地产还是进口原料产的椰子水,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厂环境进行自然发酵,其BC产量均显著高于未经发酵处理的新鲜椰子水(NCW)。对FCW进行离心除去菌体,发现发酵上清液合成BC的产量与未经离心的FCW无显著差异,初步说明是发酵椰子水的代谢产物起到促进BC合成的作用。通过液相色谱分析比较BC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发现FCW中乙酸、乳酸、琥珀酸可能对BC合成的贡献较大。将这3种有机酸添加至NCW中进行产BC的验证试验,发现添加0.3%乙酸和0.3%乳酸的BC产量分别达4.12、4.07 g/L,与对照(0.88 g/L)相比促进作用极显著。
邓健刘四新杨一冲章翠何晓磊毕继才陈华美李从发
关键词:椰子水细菌纤维素有机酸
翻转课堂模式在食品感官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法模式的缺点,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翻转课堂模式的涵义及其优势进行了概述,并以"A非A检验法"为例,解析翻转课堂模式在"食品感官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食品感官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所帮助。
刘东莉陈健刘星邓健曹献英
关键词:食品感官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