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芬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在脑炎颅内高压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集束化护理在脑炎颅内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脑炎颅内高压需要PICC导管维护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将28例PICC导管维护的脑炎颅内高压病人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调查及使用统一PICC导管维护单记录分析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影响。[结果]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 曾贤玲陈晓珊李佩芬马志芬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脑炎颅内高压导管维护集束化护理
- 加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 <正>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病区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把风险管理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相结合,制定相...
- 陈晓珊李佩芬马志芬曾贤玲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共240例,对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
- 马志芬陈晓珊
- 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 <正>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共240例,对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
- 马志芬陈晓珊
- 文献传递
- 加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病区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把风险管理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相结合,制定相...
- 陈晓珊李佩芬马志芬曾贤玲
- 加强神经内科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病区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把风险管理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相结合,制定相应的...
- 陈晓珊马志芬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共240例,对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
- 马志芬陈晓珊
- 颈动脉支架植入病人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病人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压力、球囊扩张持续时间、球囊长度及双侧颈动脉支架与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持续性低血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压力≥8atm、球囊扩张持续时间≥5s、双侧颈动脉支架是诱发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球囊扩张压力≥8atm,球囊扩张持续时间≥5s及双侧颈动脉支架可诱发颈动脉支架植入后病人持续性低血压。
- 马志芬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低血压
-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临床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康复护理,包括中频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能力恢复情况(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22.1±18.1)分]、ADL评分[(38.1±8.5)分]与对照组[(21.7±18.9)分、(37.7±8.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后,观察者FMA评分[(74.6±24.4)分]、ADL评分[(74.6±10.4)分]与对照组FMA评分[(64.7±21.5)分]、ADL评分[(66.6±6.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李海霞陈晓珊马志芬李佩芬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