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继平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城市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网络
  • 2篇景观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表温度反演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植物景观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森林资源
  • 1篇森林资源调查
  • 1篇山地城市
  • 1篇生态价值
  • 1篇生态空间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石虎

机构

  • 9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9篇代继平
  • 7篇彭建松
  • 1篇周杰珑
  • 1篇韩旭
  • 1篇江涛
  • 1篇黄丽
  • 1篇黄晓园
  • 1篇黄瑞金

传媒

  • 3篇林业资源管理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腾冲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网络构建被引量:4
2021年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景观斑块日益破碎化,生态网络构建能改善斑块间的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腾冲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基于ArcGIS软件最小成本距离模型(MCR)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判断廊道的重要性。1)结合MSPA与景观连通性分析,将得到的斑块重要性(dPC)值>1排序前12的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增强了源斑块选择的科学性,避免以往人为选择的主观性;2)基于ArcGIS软件MCR模型生成66条潜在生态廊道,定量分析物种于多斑块间迁移的最佳路径;3)利用重力模型定量评价源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力,科学判断重要廊道(强度>300)、一般廊道,分析斑块间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终得到研究区生态网络。通过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景观破碎化地区构建生态空间网络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代继平朱坤周天宇彭建松
关键词:生态网络中心城区
曲靖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的生态效益被引量:13
2022年
为探索曲靖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生态效益。根据2016年云南省曲靖市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方法以及碳税法和造氧成本法,对高原山地城市曲靖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生态效益及价值进行评估。计算树种之间的平均生物量范围为9.35~73.13 t/hm^(2),净生产力为3.29~19.49 t/(hm^(2)·a),单位面积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固碳释氧能力最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固碳释氧能力最弱,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等乡土树种生物量与生产力最高,远离城区的宣威市和会泽县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量最大。曲靖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为542.42×10^(4)t/a;价值量为65.09×10^(8)元/a;释放氧气总量为1452.15×1010^(4)t/a;价值量为145.21×10^(8)元/a;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总量1994.57×1010^(4)t/a;总价值为210.30×10^(8)元/a;占曲靖市GDP总量的7.97%。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总价值和GDP占比远高于同类型其他城市。
朱坤彭建松张文莉黄丽李晓红代继平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生态价值
西南林业大学2011~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经验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基础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南林业大学2011~2020年国家基自然科学金项目的总体情况,阐述了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前的动员工作和申报中的组织工作、获批后项目执行管理与资金管理及科研诚信建设等科学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分析了学校在校科学基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学基金管理的措施。文章总结了西南林业大学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依托单位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江涛王晓鹏代继平周杰珑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管理
曲靖市马龙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热环境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城市建成区是快速城市化的核心,也是热岛效应较为明显的区域。为了探究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特征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为整体上改善城市的热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供有益借鉴。以曲靖市马龙区2020年Google Earth全色历史影像和Landsat8 OLI_TIRS卫星影像为基础,利用eCognition Developer 9.0进行土地类型斑块解译和ENVI5.3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处理,对树冠覆盖斑块降温率与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形状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龙地区树冠覆盖面积为156.91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25.25%;不透水面温度最高(35.72℃),林木树冠覆盖对地表温度具有降温作用,斑块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容易受到周围大面积不透水面的影响;斑块面积、周长与分别降温率显著相关(P<0.05),面积与降温率的相关性高于斑块周长与降温率的相关性,但斑块周长的增加对斑块内部温度的降低作用强于面积的增加。因此,在未来城市规划设计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其降温效应,首先考虑增大林木树冠覆盖和水体面积,其次可增加潜在树冠覆盖,在独立斑块的基础上,组建有机廊道网,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的热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周天宇朱坤彭建松秦记争代继平
关键词:热环境地表温度反演
腾冲市建成区树冠覆盖及其树种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林木树冠覆盖水平和木本植物多样性,反映腾冲市城区森林建设成效。通过对树冠覆盖和树种多样性的探讨,以期为腾冲市城市森林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以2019年Google Earth全色历史影像为基础,利用e Cognition 9.0软件解译,结合多尺度分割算法和最邻近分类法处理。计算其树冠覆盖率及其他土地类型比例,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通过实地调查,选取94个样地。结果表明,腾冲市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11.01 km^(2),林木树冠覆盖率为38.90%,腾冲市建成区潜在树冠覆盖面积为3.17 km^(2),能达到的树冠覆盖率最大理论值为51.10%,各斑块之间进行有机衔接,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木本植物39科、83属、117种,香樟(Cinnamomum bodinieri)优势明显,腾冲市树种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木本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科对该区系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属种系数70.94%,为极高属系数。腾冲市建成区绿地是以乔灌为主的森林景观,绿地空间利用比较充分。主城区生境较为简单,高树种多样性可能是近些年来腾冲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城市森林建成对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朱坤代继平彭建松颜麟陈思瑞刘云侠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建成区
昆明市石虎关立交桥植物景观调查
2012年
通过对昆明市石虎关立交桥园林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植物色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运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以期为立交桥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代继平
关键词:植物景观
云南省芒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通过对芒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芒市地区现有古树名木总量达1 028株,隶属17科23属32种。以高山榕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优势种,树龄呈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聚集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人为活动对古树影响小,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p=-0.959);胸径、冠径和树高的3者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山榕为主),且树龄的增大不会对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郊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成为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全市古树资源状况,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朱坤代继平庞婧韩旭左翔彭建松
关键词:古树名木森林资源调查
云南省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探析被引量:7
2021年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云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和差距,明确云南省森林城市发展的目标。在科学评价全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市、区)森林城市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构建“五区、四带、三群”的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发展布局,并结合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和云南实际情况,提出森林城市发展对策,以期为云南高原山地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彭建松朱坤胥辉黄晓园代继平黄瑞金
关键词:规划建设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曲靖中心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境破碎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型生境被行政区划等人为因素分割,而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城市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曲靖功能核心城市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SPA和MCR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网络进行构建和优化。结果表明,1)核心区景观“麒沾马”三区分布相对均匀,核心区景观面积185525.19 hm^(2),占整体生态景观总面积的74.06%;2)景观连通性选取的20个重要生态源地,面积共95049.63 hm^(2),沾益区分布最多,麒麟区次之,马龙区分布最少。斑块连接性重要程度(dPC值)与其面积相关性不显著;3)重力模型构建20个重要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矩阵,提取相互作用力最大的16条重要廊道。其中斑块18~19的相互作用最强,斑块8~10的相互作用较弱;4)通过对生态廊道的提取,构建“一区、三核、七片、六廊、多点”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以期构筑山湖相拥、林水相依的高原山地城市的生态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区域空间尺度的生态空间网络规划和生态修复及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代继平朱坤周天宇龙飞黄丽彭建松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