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伟 作品数:5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更多>>
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2020年 以江苏省某市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和SPSS分析工具,利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耕地土壤重金属Cr、 Pb、 Cd和Hg的健康风险,从地理学的视角构建包含地理探测器及优化后的位序-规模理论模型的健康风险分析方法体系,分析其健康风险空间分异度及风险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Cr、 Pb、 Cd及Hg这4种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5.207、 25.486、 0.238和0.045 mg·kg^-1,均低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的最低筛选值;Hg和Cd的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Cr和Pb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均值以及Cr的成人及儿童致癌风险指数均值分别为2.914 385、 1.337 503、 4.312 679×10^-6及8.137 130×10^-6,均超过可接受范围;不同耕地重金属健康风险q值的范围为0.005 523~0.204 238,高风险特征因子需要进一步引起关注;研究子区域1、子区域2、子区域3和子区域4的Cr与Pb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及Cr的致癌风险的R值较大,均接近或超过1,其他研究子区域的R值均低于0.1,中、高风险区与低风险区R值差异相对较大,研究子区域的高风险区比较集中.以耕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地理学视角分析市域范围的空间分异程度以及市辖县的风险水平,对于丰富健康风险研究手段、衡量不同尺度的健康风险水平以及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控策略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姬超 侯大伟 李发志 包广静 邓爱萍 沈红军 沈红军关键词:耕地 土壤重金属 退耕还林背景下寒地山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是迄今为止我国涉及面最广、投资力度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选择我国典型的寒地山区—牡丹江地区为例,以GIS和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为平台,定量分析了SLCP对牡丹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定指标标准值及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牡丹江地区退耕还林期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研究时段内,不合理耕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末,林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91%,退耕还林效果显著。(2)自2000年牡丹江地区实施SLCP以来,生态状况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但整体生态安全水平较工程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高。(3)政府相应政策的实施及监督力度的强弱将直接左右SLCP的效果。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SLCP的理解,并为东北地区尤其是长白山脉、老爷岭山脉其他寒地山区城市SLCP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和借鉴参考。 高凤杰 侯大伟 马泉来 黄善林 孙华关键词: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变化 牡丹江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地区土地利用效益,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为该区进一步土地开发利用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方法]选取牡丹江市的坡度、高程、土壤类型、水资源系数、降水量和≥10℃积温6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模型计算及GIS空间分析,得出研究区内宜农用地、宜林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处于适宜级以上的农业用地总面积约9 300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2.9%,主要分布于坡度小于5°、海拔500m以下的区域;处于适宜级以上的林业用地总面积约28 00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0%,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坡度大、多水土流失的山区丘陵地带。[结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林交错地带存在过度退耕、造成耕地浪费的现象。 马泉来 高凤杰 侯大伟 刘洋 姜晗 韩文文 单培明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解析及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 2014年 用经验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借助GIS技术对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来源解析及其对境内水质造成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量上各污染源对阿什河水质污染影响程度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染>土壤侵蚀>秸秆污染,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7.46%>16.24%>12.21%>2.69%>1.40%;阿什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水质不断恶化,其中TN、TP浓度在中下游地区的丰枯水期均达到劣V类水平;高化肥施用量是研究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高凤杰 侯大伟 姜晗 郑惠玉 闫岩 张颖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 源解析 水质指数 经验系数法 阿什河流域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5 2021年 饮用水源地作为高敏感环境风险受体,重金属健康风险的时间变化特征和预测分析对于饮用水源地的风险管控、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安全保障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为评价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及掌握健康风险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某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了该点位重金属As、Cd、Cu、Hg、Ni和Zn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浓度值,并以月均值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对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并进一步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ARIMA模型对重金属健康风险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月份的重金属浓度值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质的标准限值,尤其是Hg,其浓度最小值超过该标准的4倍;饮用水源地重金属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大小顺序分别为:As>Cd和As>Hg>Cd>Zn>Cu>Ni,儿童健康风险均高于成人健康风险,在2015年2月之外的所有月份的成人综合非致癌风险均低于1,儿童综合非致癌风险在2017年10月之后均低于或接近1,而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均超过10^(-4);As的儿童致癌风险、儿童综合非致癌风险和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在数据监测期间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69、-0.773122和-0.62234,但是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在2018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902098,均有显著地上升趋势,对应的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均值为0.000234;基于ARIMA(3,1,3)模型预测的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表明后续两年内的儿童综合致癌风险的范围为0.000200~0.000302,需引起关注. 姬超 侯大伟 谢丽 孙华 李发志 周宇 邓爱萍 沈红军 沈红军 王逸南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重金属 ARIM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