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苗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炭耦合的节水增产效应被引量:2
- 2016年
- 为研究玉米苗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炭耦合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玉米苗期设置3个灌水量上限水平和4个生物炭用量水平,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和耗水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水、炭因子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玉米苗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炭因素对产量及耗水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生物炭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水,而对耗水量的影响则小于水;水炭耦合对产量具有显著的负交互作用,即水炭耦合对产量提高具有相互替代作用,而对耗水量无显著交互作用;玉米产量随灌水量上限和生物炭用量的升高而显著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则逐渐降低;当灌水量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6%、生物炭用量为33 g/kg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67.58 g/盆;当灌水量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7%、生物炭用量为35 g/kg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4.38 g/kg。
- 刘超魏永霞
- 关键词:黑土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 秸秆生物炭对寒地黑土区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探明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指标及耗水规律的影响,于2014年在北安市红星农场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CK-0g/kg、C1-20g/kg、C2-40g/kg、C3-60g/kg、C4-80g/kg、C5-100g/kg)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1、C2)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也有效增加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C1、C2分别比对照CK增产20.95%、26.0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4.62%和18.01%。而过量施加生物炭(处理C4、C5)则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的日耗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物炭量与玉米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成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 2和0.772 1,当生物炭施加量为36.13和39.25g/kg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150.95g/株和3.92g/kg。
- 刘超魏永霞
- 关键词:生物炭玉米耗水规律
-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以鼠洞、暗管2项工程措施为核心,与深松、垄向区田2项耕作措施有机集成,形成LQ、LS、SQ、SAS、SAQ和SAQS共6个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小区,并与常规耕作处理(CK)对照,通过对2013,2014年各小区产流特征对比分析,解析不同技术模式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模式2013,2014年径流深及径流系数大小排序相同,为:CK>LQ>LS>SQ>SAQ>SAS>SAQS。年径流量时程分布以垄向区田修筑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Q>SAQ>SAS>SAQS;垄向区田筑垱后各处理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K>LQ>LS>SAS>SQ>SAQ=SAQS(未产流)。不同技术模式对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产流时间滞后、产流阈值增加、径流强度峰值消减和产流量降低,且影响大小亦以垄向区田筑垱时间为分界点呈现两阶段性,垄向区田筑垱前,SAQ、SAS、SAQS 3个处理的产流量分别占CK的26.22%,5.55%和4.88%,降雨产流阈值均大于25mm,它们对小雨和中雨能够完全拦蓄径流;垄向区田筑垱后,SAQ、SAQS这2个处理都没有产生径流,它们对大雨及以下等级的降雨能很好地控制径流。垄向区田措施具有较好的拦蓄径流的作用,其与鼠洞、暗管等强化入渗的措施结合使用,能有效减少径流,抑制水土流失。
- 刘慧魏永霞刘超吴限
- 关键词: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降雨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