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0年我院115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国际Altemeyer外科手术与种类标准分类,对2010年医院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分类统计。结果Ⅰ,Ⅱ,Ⅲ类切口预防用药合理率分别为30.26%,40.74%,41.67%。结论医院手术科室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加强管理。 张晓春 周燕萍关键词:围手术期 手术切口 预防用药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治疗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照治疗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从建库至2019年7月;提取数据,用Rev Man 5.3软件对各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s,共计9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总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9,95%CI(1.01,1.17),P<0.05];2组失眠发生率[RR=0.44,95%CI(0.23,0.86,P<0.05]、锥体外反应发生率[RR=2.41,95%CI(1.13,5.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成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齐拉西酮可能有更为明显临床效果,但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但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继续治疗。 谭小林 周燕萍 刘婷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随机对照试验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监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以及血糖的监控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T2DM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15)和测试集(n=57),患者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依据训练集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低血糖症状将其分为低血糖组(n=35)和非低血糖组(n=80)。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利用R 3.6.0软件建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172例患者依据血糖监测方法分为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组(n=102)和血糖仪组(n=70)评估FGM对患者治疗后血糖监测价值,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糖以及指尖血糖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等。结果训练集115例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Cre)为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FGM监测血糖为保护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43(95%置信区间:0.747~0.893)、0.832(95%置信区间:0.725~0.881),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应用FGM监测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比血糖仪监测组更短,胰岛素的用量更少,治疗后患者24 h内的血糖平均值以及血糖标准差更低,而且在治疗后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BMI、Cre为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FGM监测血糖为保护因素。FGM相比于血糖仪监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赖钦艺 周洪仿 周燕萍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低血糖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尿毒症及血清β_2-MG和OPG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尿毒症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骨保护蛋白(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42例尿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各71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肾脏功能以及血清β_2-MG和OPG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37%)明显高于对照组(83.1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蛋白含量显著增加,β_2-MG、OPG水平,血清尿素、肌酐含量,24 h尿量以及炎性因子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分明显升高,主观综合营养评分(SGA)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肾功能指标,从而降低血清β_2-MG和OPG水平,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张晓春 赵品勇 周燕萍 褚洪高关键词:参苓白术颗粒 替米沙坦 骨保护蛋白 尿毒症 药剂科处方点评对门诊处方质量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经过药剂科处方点评对其质量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用药处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实施常规处方管理模式;B组实施药剂科处方点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实施后处方质量及用药合理情况。结果:B组处方不规范使用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管理后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重复使用、抗菌药物等级过高、药物诊断严重不符、药物剂量与用法不当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经过药剂科处方点评,其处方不规范使用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处方质量得到提升,用药合理情况也更优。 曹睿 孟祥林 周燕萍 张晓春关键词:药剂科 处方点评 用药合理性 25例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特点与防治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病例,时间为1996年1月-2019年1月;对发生人群分布、合并用药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21篇个案病例,共25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在50~59岁发生过敏性休克占比最高(48.00%),其中男、4例、女、8例,诱导期主要集中于0~5 min内(占56%)。合并用药、多西他赛给药量(溶媒)及滴速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未见线性关系。药物与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诺氏(Naranjo’s)评分:肯定有关7例(28.00%),很可能有关16例(64.00%)。结论多西他赛致过敏性休克宜发于化疗初期,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用药时宜对该类人群重点监护,且辅以长时随访,以免药源性损害。 周燕萍 刘婷 袁泽会关键词:多西他赛 过敏性休克 药源性损害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诺和灵N+诺和灵R于睡前及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B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达标后三餐前与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达标后,三餐前及睡前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血糖达标后72 h血糖波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B组较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较诺和灵N+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张晓春 丁启强 周燕萍 舒国梅关键词:诺和灵30R 诺和锐30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美罗培南致肝功能异常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时间、类型与发生后治疗药物特点。方法:分析使用美罗培南后致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发生规律。结果:美罗培南致肝功能异常主要发生在使用药物后2~4天,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运用保肝药物治疗能够加快谷丙转氨酶(ALT)恢复。结论:美罗培南致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急性肝功能损伤发生时间较早、较重,不能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甘草酸制剂可作为优选保肝治疗方案。 吴珊珊 杨进 胡小艳 周燕萍关键词:美罗培南 肝功能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及维普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收集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患者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给予咪达唑仑)。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纳入22篇文献,共涉及1 403例各型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708例,对照组患者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呼吸减慢、顺行性遗忘症、谵妄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及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不良反应少而轻。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不足,上述结论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和单病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周燕萍 刘婷 袁泽会关键词:机械通气 ICU 咪达唑仑 安全性 基于FAERS数据库对ALK抑制剂相关眼部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2024年 目的挖掘并分析不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相关的眼部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1年第3季度至2024年第1季度数据,提取ALK抑制剂相关眼部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信号检测。统计眼部ADE的中位发生时间,并使用Weibull分布分析ALK抑制剂使用与眼部ADE发生的时间间隔关系。结果共收集到ALK抑制剂相关眼部ADE报告1575份,其中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相关眼部ADE报告分别为1107、50、158、110、150份。女性患者占比更高(46.29%),年龄主要分布在18~<65岁(35.17%)。塞瑞替尼未检测到风险信号,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共检出13个阳性信号,克唑替尼致眼部ADE报告数量和阳性信号数位列第一,克唑替尼致闪光幻觉的信号强度最高[ROR=43.46,95%CI(36.38,51.91);IC=5.18,95%CI(4.89,5.40)]。大部分眼部ADE中位发生时间在开始用药1个月内,ALK抑制剂致失明的中位发生时间最长,为154.00(114.50,225.50)d。视觉损害、视物模糊、闪光幻觉、玻璃体飞蛾症、复视常发生在用药早期,畏光、视野缺损及失明的发生时间随机,不随用药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不同ALK抑制剂致眼部ADE的风险有所差异,多发生于治疗早期,临床应用时应及时识别并处理ALK抑制剂的眼部ADE。 罗帮龙 周燕萍 苏锐关键词:药物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