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康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生态效率
  • 1篇吸纳
  • 1篇吸纳就业
  • 1篇门槛
  • 1篇门槛回归
  • 1篇门槛回归模型
  • 1篇就业
  • 1篇就业弹性
  • 1篇就业弹性系数
  • 1篇劳动生产率
  • 1篇海洋产业
  • 1篇非期望产出
  • 1篇比较劳动生产...

机构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夏康
  • 1篇彭飞
  • 1篇韩增林
  • 1篇郭建科
  • 1篇吴爱玲
  • 1篇张帅
  • 1篇邓昭
  • 1篇孙嘉泽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非期望产出和门槛回归模型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被引量:27
2018年
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2005-2015年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刻画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总体被高估,说明经济活动的非期望产出确实降低了实际经济价值,考虑非期望产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2)2005-2010年,生态效率类型整体呈现"进化"特征;2010-2015年,整体呈现暂时性"退化"特征;可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驱动力转换有关。(3)各地区生态效率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存在省际差异性和非均衡性,相同生态效率水平类型地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4)科技水平、城市规模、对外开放、环境规制对地区生态效率均表现出双门槛特征,产业结构等对地区生态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提高科技吸收再创新能力、联防治污能力和人口素质,强化对外开放的"技术效应",将增强各门槛变量对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信息化建设亦是提高该地区生态效率的重要举措。
韩增林吴爱玲彭飞孙嘉泽夏康
关键词:生态效率非期望产出
海洋产业吸纳就业的特征与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海洋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从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方面分析了2005—2014年海洋产业部门的就业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部门的高劳动生产率和A值是海洋产业有利于吸纳就业的重要特征;2海洋产业部门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性明显,与传统海洋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就业人口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流动,强化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就业效应。3传统海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新兴海洋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在逐渐增强。4根据海洋产业部门吸纳就业的潜力和10年间平均就业人数将主要海洋产业部门划分为高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中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低度吸纳型海洋产业三种类型。
邓昭郭建科夏康张帅
关键词:就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