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瑶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15例(15眼)患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施行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切开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状况及手术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 15例患者(15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4例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眼压由术前的(39.48±2.43)mm Hg下降至术后的(14.20±3.62)mm Hg(P<0.01);1例患者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15例患者前房均形成,术后前房深度增至(2.06±0.04)mm,较术前明显加深(F=9.68,P<0.01);术后6个月角膜均透明,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失控、眼球感染、球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有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
- 于泳刘晨伟李露瑶聂庆珠
-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术
- 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37例50眼首次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5眼行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对照组25眼行180°小梁切开术。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直径、杯/盘比(C/D),随访时间点为1wk,1、3、6mo。患儿均在水合氯醛灌肠下用Schiots眼压计测量眼压、用双脚圆规测量角膜的横径,用检眼镜记录眼底杯盘比值。结果:术后随访6mo,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术后1wk,1、3、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7.51±3.68、11.79±1.84、13.97±2.76、14.51±0.97mm Hg,180°小梁切开术组分别为8.47±2.66、13.88±6.32、15.74±3.20、16.51±2.44mm Hg,均较术前眼压30.74±4.68、31.96±5.15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组术后3mo平均角膜横径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眼的杯盘比减小,28眼的杯盘比不进展。手术成功者其杯/盘比值明显减小(术前0.72±0.19,术后0.60±0.24,P=0.007);患者50眼中,术中前房出血11眼(22%),前房是否出血与术后眼压降低情况无关。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无浅前房、低眼压、角膜后弹力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黏弹物质小管扩张术联合9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具有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 于泳曹蕾刘晨伟李露瑶聂庆珠
- 关键词: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小梁切开术眼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