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灯盏
  • 1篇灯盏乙素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巴胺受体拮...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药理
  • 1篇药物
  • 1篇药效
  • 1篇乙基纤维素
  • 1篇乙素
  • 1篇载药
  • 1篇载药系统
  • 1篇溶出度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拮抗剂
  • 1篇提取分离技术
  • 1篇潘立酮

机构

  • 5篇北方重工业集...

作者

  • 5篇杜晓红
  • 2篇云彪
  • 2篇任志生
  • 1篇李犁
  • 1篇李秀芳
  • 1篇任景文
  • 1篇白小平

传媒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2018年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表现,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3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1例患者中,5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5.5%。其中18-4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3.6%,与其他两组年龄段比较存在差异(P<0.05)。单一给药发生率80.3%高于联合给药19.7%(P<0.05),静脉滴注给药64.3%高于口服21.4%和外用14.3%(P<0.05)。共累及8大系统,消化系统受到累及率最高,涉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的比例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杜晓红王瑞芳云彪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
紫花高乌头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测定紫花高乌头(aconitumexcelsumreichb)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利用黄酮类与亚硝酸钠及醋酸铝,在碱性条件下显色,在510nm测定吸收值。结果浓度在0.1094~0.8752mg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46%,RSD为1.03%。结论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任志生杜晓红白小平
关键词:紫花高乌头总黄酮比色法
灯盏乙素EC-PEG载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乙基纤维素(EC)-聚乙二醇(PEG)载药系统的释药效果。方法拟定载药系统组成及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灯盏乙素的含量及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及灯盏乙素三者的用量,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载药系统粒径大小,制备温度等对灯盏乙素的释放均有影响。结论EC:PEG:灯盏乙素(5:0.4:1)载药系统可达到理想的释药效果。
李秀芳杜晓红云彪
关键词:灯盏乙素载药系统乙基纤维素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上世纪3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提取分离技术,近年来这种新型的萃取和分离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它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与其密度的溶解能力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变化影响超临界流体溶解不同物质的能力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超临界流体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其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
任志生杜晓红李犁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萃取FLUID温度变化
多潘立酮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任景文杜晓红
关键词:多潘立酮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呕吐作用药理药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