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疫情
  • 4篇传染
  • 4篇传染病
  • 3篇中毒
  • 3篇法定传染
  • 3篇法定传染病
  • 3篇暴发疫情
  • 2篇中毒事件
  • 2篇食用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染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性
  • 2篇公共卫生
  • 1篇登革热

机构

  • 19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昆明市疾病预...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林燕
  • 14篇戚艳波
  • 10篇郭卉
  • 8篇彭霞
  • 8篇卢冉
  • 5篇邬志薇
  • 4篇李琼芬
  • 3篇王荣华
  • 3篇何继波
  • 3篇黄甜
  • 2篇郝林会
  • 1篇胡筱莛
  • 1篇沈秀莲
  • 1篇刘宏
  • 1篇洪劲
  • 1篇郑艳
  • 1篇常利涛
  • 1篇张荣兵
  • 1篇杨静
  • 1篇黄达峰

传媒

  • 5篇职业与健康
  • 3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OPSIS的2017年云南省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对漏报情况做综合评价,并发现云南省传染病漏报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质量。方法对云南省6个地市31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对定性及定量调查结果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漏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6种法定传染病855例,漏报率为11.08%,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漏报率6.57%;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4.51%,乙、丙类传染病之间漏报率有统计学意义(χ^2=7.278,P<0.01)。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漏报情况较周边地区严重,经济发达地区较经济落后地区漏报情况严重,且随着医疗单位级别的升高,漏报情况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漏报情况和医疗机构自查后奖惩情况相关。结论云南省法定传染病仍存在漏报情况,应从不同层面加强传染病漏报质量控制,不断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李真晖卢冉彭霞戚艳波林燕郭卉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
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疫情报告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日咳的分布特征,对地区间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5—2022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2115例,年均发病率为0.2534/10万。病例以0~<5岁组儿童为主(79.95%),0~<1岁组儿童年均发病率最高(11.4404/10万),2018年后有成年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二季度与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分别为0.0738/10万和0.0733/10万。云南省2005—2022年年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为9.93%。2005—2014年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11.82%,2015—2022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为50.62%。高流行地区为云南省玉溪市,上升较大地区为玉溪市、昭通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结论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年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后快速上升。二、三季度为百日咳高发季节,0~<5岁儿童为百日咳高发人群,各地区间发病率和增长趋势存在差异。建议提升诊断和监测能力,加强云南省重点地区、季节和人群的疫情防控。
郭卉卢冉戚艳波李真晖张怡雯林燕
关键词:百日咳发病趋势
云南省2007—2017年乌头中毒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云南省2007—2017年乌头中毒事件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云南省2007—2017年报告乌头中毒事件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云南省共报告34起乌头中毒事件,累计351例中毒,47例死亡,死亡率为13.39%。中毒事件以当年10月至次年2月期间高发,病例数占所有病例的65.53%(230/351)。12个州(市)报告过乌头中毒事件,全省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州(市)依次为大理(8起)、玉溪(5起)、保山(5起)、楚雄(3起)、版纳(3起),报告事件数占总数的70.59%(24/34)。事件发生场所多为家庭(占97.18%,31/34)。以3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5.75%(共301例);57.55%的病例为农民。结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专业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在中毒事件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应相应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预防中毒的发生。
郭卉林燕李真晖戚艳波卢冉
关键词:乌头碱食物中毒植物流行病学
2016-2017年云南省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评价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质量水平。方法抽取全省5个州(市)15个县(市/区)共36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按照现行最新的国家卫生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核实。结果调查了13种法定传染病共871例患者,病种诊断符合率为91.60%,病例分类符合率为83.50%,总病例诊断符合率为76.12%;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4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分别为46.15%、57.93%、59.68%和60.61%;随着医疗机构级别下降,总的病例诊断符合率明显降低,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级医疗机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67%、85.84%、73.72%和52.38%。结论云南省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传染病诊断和报告水平亟待提高。
林燕卢冉李真晖戚艳波郭卉
关键词:传染病
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2起,发病1513例,总罹患率为4.51%,死亡1例;暴发高峰在每年的4-7月和11-12月;3岁组幼托儿童为高发人群,且男童发病多于女童。结论 3岁左右的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重点时期为春夏季和秋冬交替时节;处置疫情时应考虑多部位联合采样提高病毒检出率;早期发现并规范处置疫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林燕王荣华戚艳波邬志薇何继波郝林会李琼芬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005-2014年云南省毒鼠强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10年来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控制毒鼠强中毒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云南省所报告的毒鼠强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5—2014年10年间共报告毒鼠强中毒事件24起,发病122例,死亡35例,病死率28.69%,发病时间主要以3和4月高发。其中发生在农村17起,占总发病起数的70.83%,其余7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人群分布主要以农民、学生及幼儿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2.62%;毒鼠强中毒与化学性中毒的病死率有较强的相关性,r=0.970。结论农村、学校、幼儿园为云南省毒鼠强中毒事件发生防控的主要场所,应该着重加强对农民、学生及儿童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有效的预防控制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
戚艳波张春宏黄甜林燕李真晖彭霞
关键词:毒鼠强中毒事件
2014—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2014—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病流行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14—2018年疫情报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云南省流感累积发病16811例,年均发病率为7.089/10万;发病人群以0~15岁学生为主,不同性别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4,P<0.01),可认为男性流感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60岁人群发病有所上升;发病高发月份为每年的1—3及11—12月两个时间段;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云南省的西南部的德宏州、临沧市及迪庆州为一类聚集区,二类聚集区较多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二类聚集区的数目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2014—2018年云南省流感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集中于0~15岁的学生;时空聚集分析发现了流感的聚集区及聚集时间,为云南省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戚艳波卢冉郭卉李真晖林燕郑尔达
关键词:流感
云南省食用蜂蛹中毒与食用蜂蜜中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食用蜂蛹中毒和食用蜂蜜中毒事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食用蜂蛹中毒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04—2020年报告的蜂蛹中毒和蜂蜜中毒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云南省食用蜂蛹中毒事件表现出与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蜂蛹中毒主要发生在9—10月滇西北的怒江和迪庆,蜂蜜中毒发生在6—7月滇西南临沧等地,蜂蛹中毒中位潜伏期9.5 h,远短于蜂蜜中毒的24 h,蜂蛹中毒以抽搐、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蜂蜜中毒则以腰痛、少尿等泌尿系统症状为主,毒素污染路径和烹调方式等环节的证据也不支持两者具有相关性的结论。结论因蜂类采集有毒植物蜜粉导致毒素污染蜂蛹不是云南省食用蜂蛹中毒的原因。
林燕贾豫晨彭霞
关键词:蜂蜜中毒
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痰、呼吸困难,胸片示双肺炎变,白细胞数目先下降后升高,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病例有明确的野禽接触史,但感染来源不清晰,其密切接触者未发生H5N6禽流感传播;当地的活禽市场广泛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结论云南省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郑艳郭卉王荣华林燕杨静贾豫晨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2018—2020年云南省学校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学校水痘和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PHEE)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云南省报告的学生水痘和学校水痘PHEE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0年云南省学生水痘病例共报告69391例,占全省71.48%(69391/9708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5.56/10万(69391/2715.22万),时间分布发病率呈现双高峰,分别为5~7月(占总数的26.48%)和10月至次年1月(占总数的53.88%)。不同学校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301.74/10万(34816/1153.83万)、幼儿园250.43/10万(11526/460.24万)、中学202.74/10万(16779/827.61万)、其它119.07/10万(3257/273.54万)。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9岁占39.81%(27625/69391);水痘PHEE总体上占同期全省PHEE的25.64%(180/702),学校水痘PHEE占水痘PHEE的100.00%,罹患率为3.38%(6566/194260)。学校水痘PHEE报告来源为医院45.40%(58/123)、疫情分析发现36.78%(44/123)、学校13.22%(15/123)、其它4.60%(6/123)。结论云南省学校水痘发病率高,疾病危害较大;农村学校PHEE报告相对滞后;应在做好两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流行季节、低年级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应急防控工作,在有疫情发生后及时控制和管理传染源以防止疫情暴发,建议将水痘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张荣兵洪劲洪劲彭霞彭霞何继波林燕林燕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