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富东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地貌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坡耕地
  • 3篇微地貌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耕地
  • 2篇养分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土壤养分
  • 1篇养分效应
  • 1篇幼林
  • 1篇入渗
  • 1篇土壤抗蚀
  • 1篇土壤抗蚀性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土壤入渗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水土保...

作者

  • 7篇程富东
  • 6篇戴全厚
  • 4篇王佩将
  • 3篇丁贵杰
  • 1篇粟海军
  • 1篇喻理飞
  • 1篇李昌兰
  • 1篇梁家伟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的评价指数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指标指数从0.807 4上升到0.862 3;产业结构指标指数从0.470 8上升到0.598 6;总产值增长率指数从0.568 4上升到0.804 8;产值结构指数从0.625 6上升到0.599 9;消费结构指数从0.666 1上升到0.770 7;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从0.380 9上升到0.733 2。六枝特区治理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533 3上升到2013年的0.672 0,石漠化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程富东张曦戴全厚喻理飞粟海军梁家伟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变化被引量:32
2014年
运用时空互代法,以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坡耕地与人工林为对照,通过室内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05 mm粉黏粒含量、<0.001 mm黏粒含量和结构性颗粒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样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灌草丛>乔灌过渡林>灌木林>乔木疏林>人工林>草坡>坡耕地。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能最差;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抗蚀性能先逐渐变好,后逐渐变差,转折点在灌草阶段。以灌草搭配的植被恢复模式可能比较适合喀斯特地区。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植被恢复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分形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对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不断恢复,>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不断增多,土壤结构不断改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除与土壤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较小,均未达显著性水平;土壤微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氮呈显著负相关,与结构体破坏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演变的指标;坡耕地的土壤结构最差,退耕还林有利于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分形维数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喀斯特地区大湾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样地和不同经果幼林样地,以烤烟坡耕地和柳杉人工林作为对照,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李树+金银花>刺梨+猕猴桃>李树+刺梨>枣树+玉米,乔木疏林>灌木林>灌草>乔灌过渡林>草坡>柳杉人工林;2)烤烟坡耕地土壤平均入渗速率与稳定入渗速率均次于乔木疏林地,烤烟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好;3)考斯恰柯夫方程是比较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对经果幼林的土壤渗透性能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的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适宜于描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入渗过程;4)土壤的渗透性能与>0.05 mm砂粒质量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0.001 mm粉粒质量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0.05 mm砂粒质量含量和0.05~0.001 mm粉粒质量含量。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土壤入渗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喀斯特坡耕地微地貌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评价喀斯特坡耕地不同微地貌的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指导科学耕作施肥,预测水土流失趋势,研究水土流失机理,在喀斯特坡耕地微地貌分类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西南喀斯特坡耕地区域不同微地貌类型中7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范围、最佳理论拟合模型、平均变异程度、空间相关性大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微地貌类型中,土面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土槽土壤,再次是土窝土壤,土被土壤最低;生境条件越严酷,变异程度越大,空间相关性最小。
程富东戴全厚
关键词:坡耕地微地貌土壤养分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坡耕地不同微地貌土壤养分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不同微地貌类型与土壤养分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网格取样法对不同微地貌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地貌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不同,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1.14~191.34 g/kg,土壤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是1.50~3.58 g/kg,土壤全磷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67~1.31 g/kg,土壤全钾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7~36.4 g/kg,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0.96~320.88、1.47~3.91、94.61~226.76 mg/kg,其大小关系均表现为土面〉土槽〉土窝〉土被。相关分析显示,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因子与微地貌土壤养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与微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李昌兰戴全厚程富东
关键词:坡耕地微地貌土壤养分
喀斯特坡耕地微地貌特征及土壤质量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以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以土壤侵蚀现状为基础,分析微地貌成因,结合坡耕地外部特征划分裸岩、土被、土窝、土槽、土面5种微地貌类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土面型、土面-土槽型、土面-裸岩型、土面-土窝型、土面-土被型5种基本微地貌类型组合。选择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微地貌空间分布格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微地貌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面、土槽、土窝、土被在坡耕地的空间分布属于均匀分布,裸岩呈集群分布;土面土壤质量全部属于第一等级,土槽属于第二等级,土窝72.45%属于第三等级、27.55%属于第四等级,土被1.65%属于第三等级、8.92%属于第四等级、89.43%属于第五等级。
程富东戴全厚王玲玲王佩将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微地貌土壤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