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秀倩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正交
  • 2篇乌索酸
  • 2篇纳米粒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散法
  • 1篇皮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槲皮素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瘤活性
  • 1篇米粒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活性
  • 1篇活性
  • 1篇固体脂质纳米...
  • 1篇分散法

机构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宜春学院

作者

  • 3篇谢秀倩
  • 2篇陈武
  • 2篇张琼
  • 2篇陆云华
  • 2篇张新
  • 2篇曹丽萍
  • 2篇李茜
  • 1篇郑青
  • 1篇方园
  • 1篇黄佳萍
  • 1篇郭梦梦
  • 1篇宋红岩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薄膜分散法制备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薄膜法分散法制备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优化它的处方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其的处方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载药量90mg,豆磷脂30mg,硬脂酸10 mg,PBS摩尔浓度10 mmol/L。制备的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184.7±15.1)nm,包封率(82.37±0.81)%,载药量(11.91±0.50)%。结论薄膜法分散法制备的乌索酸豆磷脂纳米粒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具有缓释特性。
陆云华曹丽萍李茜张琼谢秀倩陈武张新
关键词:乌索酸纳米粒正交设计包封率
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考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优选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测定仪等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通过MM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乌索酸90 mg,卵磷脂30 mg,硬脂酸10 mg,磷酸盐缓冲液浓度10 mmol·L-1;制备的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184.7±18.3)nm,包封率(82.6±0.6)%,载药量(11.9±0.5)%,48 h体外累积释放率达81.21%,30 d内粒径与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在5,10,20,40,80μmol·L-1时,乌索酸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率分别为(9.0±1.2)%,(15.7±2.8)%,(42.3±4.6)%,(78.7±6.9)%,(79.3±7.2)%;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抑制率则分别为(9.0±1.3)%,(23.6±2.2)%,(59.3±6.1)%,(84.7±8.3)%,(85.0±8.1)%。结论:薄膜法分散法制备的乌索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适中、体外释放和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活性。
陆云华曹丽萍李茜张琼谢秀倩陈武张新
关键词:乌索酸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理化性质抗肿瘤活性
超声波法提取乌饭树叶槲皮素的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优化从安吉乌饭树叶中提取黄酮类色素槲皮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乌饭树叶中提取黄酮类色素槲皮素,以槲皮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测定手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乌饭树叶中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20 W,乙醇浓度50%,固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30 min,此时槲皮素的提取率可达4.46%。[结论]超声波法提取乌饭树叶中的槲皮素,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是一种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提取工艺。
黄佳萍郑青郭梦梦方园宋红岩谢秀倩
关键词:槲皮素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