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强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测绘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算法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算法
  • 1篇卫星
  • 1篇卫星高度角
  • 1篇海拔
  • 1篇高度角
  • 1篇BP神经
  • 1篇BP神经网
  • 1篇BP神经网络
  • 1篇不同海拔
  • 1篇不同海拔地区
  • 1篇沉降
  • 1篇沉降监测

机构

  • 2篇天津市测绘院

作者

  • 2篇戴鑫
  • 2篇贾志强
  • 2篇李波

传媒

  • 1篇城市勘测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两种对流层延迟模型对不同海拔地区模拟效果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对流层延迟是GPS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源之一,误差的量级足以对观测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在一般的工程应用中,大多采取建立对流层延迟模型的方式消除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本文在编程实现Hopfield模型和Saastamoinen模型的基础上,结合IGS提供的BJFS、URUM、LHAZ测站的气象数据、对流层延迟参考值,分析了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对流层延迟模型值和参考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测站海拔高度的增加,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逐渐减小,模型间差值逐渐增大。对于高海拔地区,Saastamoinen模型对天顶方向延迟的模拟效果更好。当卫星高度角减小时,模型间差值逐渐增大。测站越高,模型间差值越大。所以对高海拔地区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时,选择合适的延迟模型显得十分必要。
柳华桥李波戴鑫贾志强
关键词:海拔卫星高度角
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和附加动量法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在沉降监测工程实践中,由于采用的预测方法和项目沉降趋势的不同,预测结果的精度会有差异。而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对现有算法进行改进以发挥算法的优势,成为目前预测算法研究的主流。在本文的研究中,编程实现了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和附加动量法。通过研究学习率对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的影响,确定学习率的大小。然后,研究了动量项对附加动量法收敛速度的影响,确定了动量项的取值。最后,对两种算法的稳定性和算法的效率以及预测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两种算法的特点。
李波柳华桥戴鑫贾志强
关键词:沉降监测BP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