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元元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鱼类
  • 5篇群落
  • 5篇物种
  • 4篇群落结构
  • 3篇多样性
  • 3篇营养化
  • 3篇鱼类群落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类群
  • 3篇湖泊
  • 3篇富营养化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物种鉴定
  • 2篇系统进化
  • 2篇系统进化研究
  • 2篇进化
  • 2篇进化研究
  • 2篇
  • 2篇DNA条形码

机构

  • 13篇江汉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生物机电...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作者

  • 13篇陈元元
  • 11篇熊飞
  • 11篇刘红艳
  • 3篇段辛斌
  • 3篇陈大庆
  • 2篇田辉伍
  • 1篇刘绍平
  • 1篇张萍
  • 1篇张凤银
  • 1篇邓华堂
  • 1篇王卫民
  • 1篇王沁

传媒

  • 4篇淡水渔业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被引量:7
2023年
物种的功能特征是联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开展功能多样性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对三峡库区库首秭归、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及库首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库中支流小江下游高阳、库尾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等江段的鱼类进行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从摄食、运动和繁殖3个方面探讨了鱼类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在三峡库区及主要支流共采集到鱼类78种,隶属于6目15科56属。各江段以广适性和静水性鱼类为主,其中库首秭归和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等静水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和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的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广适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NMDS)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分析表明,秭归和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群落结构差异最大,香溪河下游峡口和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群落最为相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相关的功能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库首秭归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高,嘉陵江合川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低。总功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在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张伟翟东东熊飞刘红艳陈元元王莹廖传松段辛斌田辉伍邓华堂陈大庆
关键词: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
汉阳地区3个小型富营养化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2024年
为探讨富营养化背景下城市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于2021-2022年对汉阳地区三角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等3个小型湖泊的鱼类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受干扰情况。在3个湖泊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于5目6科20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5.0%。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表明,三角湖与南太子湖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墨水湖差异较大,3个湖泊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为3个湖泊的第一优势种。各湖泊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变化范围分别为1.3~1.4、1.6~1.9和0.5~0.6,夏季或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各湖泊以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产沉粘性卵鱼类为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的鱼类群落受干扰较大,墨水湖的受干扰程度相对较轻。从湖泊水质保护的角度,建议对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控,提高湖中滤食性及肉食性鱼类的数量,增强对藻类的下行控制作用。
胡乐罗进勇王东熊飞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喻记新
关键词:城市湖泊鱼类群落多样性富营养化
扁圆吻鲴形态特征及生化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乳酸脱氢酶3个层面评估扁圆吻鲴种质资源状况,为丰富鲴亚科鱼类的遗传特性资料,种质评估、种质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60尾扁圆吻鲴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同工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扁圆吻鲴的细胞遗传特性及生化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扁圆吻鲴体长形,侧扁,腹部圆,肛门前方无腹棱。头小,吻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有很发达的角质缘。鳃耙短且扁薄,排列很紧密。鳞小,体背部深黑色,腹部银白。背、尾鳍灰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偶鳍基部黄色。鳔分二室,且后室较前室大,前室钝圆,后室末端稍尖且呈锥状;扁圆吻鲴的可数性状依次为背鳍鳍式(D.Ⅲ,6~8)、臀鳍鳍式(A.Ⅱ,6~9)、侧线鳞数(76~89)、鳃耙数(94~103);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18m+18sm+8st+4t,臂数(NF)为84;其不同采样点的样本眼睛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均有5条同工酶谱带,由Ldh-A、Ldh-B两个基因编码。[结论]该研究中扁圆吻鲴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鲴亚科鱼类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体细胞染色体数、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均与其他鲴亚科鱼类的特征相一致。
陈元元林炳明王卫民Kianann Tan张小东宋晓然魏晋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同工酶
汉阳水网中5个连通湖泊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2024年
为了解汉阳水网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讨原生动物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响应规律,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湖泊的水环境及原生动物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三角湖和南太子湖为中度富营养,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共检出原生动物31属59种,其中后官湖种类最少,有21种,龙阳湖和墨水湖种类较多,分别有41种、40种。原生动物年均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23.37~579.47ind./L,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年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5~1.73、0.47~1.32。从季节看,秋季原生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较高;从空间看,后官湖原生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较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叶绿素a(chl a)和轮虫密度是影响原生动物种类数、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WT)、枝角类密度、浮游植物密度、透明度(SD)、chl a、总氮(TN)等是驱动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子。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原生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Margalef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规律,当44≤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77时,各参数随着TLI(∑)增大先增加后下降,峰值出现在TLI(∑)为70左右。
熊雪平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熊飞
关键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富营养化
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
2024年
2017年4月、8月和11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从空间尺度(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库尾桧溪)和时间尺度[蓄水前(2011年)、蓄水完成1年后(2015年)和蓄水完成3年后(2017年)]探讨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结果显示:(1)在空间尺度上,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2个江段鱼类群落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库尾桧溪江段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发散,物种竞争作用主导群落构建。(2)在时间尺度上,绥江江段蓄水前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表现为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但蓄水完成1年和3年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结果不一致,蓄水后绥江江段的环境可能通过不同过滤方式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研究尺度下,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具有不同的构建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向家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雷天娇张韵翟东东熊飞陈元元刘红艳
关键词:鱼类系统发育功能性状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三角湖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2024年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刘淑君翟东东罗进勇熊飞刘红艳陈元元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鱼类
蓄水后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变化被引量:3
2024年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料,探讨了蓄水后向家坝库区不同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向家坝库区各江段以广适性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静水性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优势,两者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0.15%±14.82%和13.91%±11.16%。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蓄水后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鱼类群落差异最小,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鱼类群落差异最大;库中绥江在蓄水前、蓄水初期和2016-2018年3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差异均较大,表明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经历了剧烈变化。库区不同江段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桧溪>邵女坪>绥江,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均表现为:桧溪>绥江>邵女坪。库区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等不同维度的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空间格局不同,但总体上库中绥江鱼类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最低。与蓄水前相比,绥江江段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鱼类功能丰富度和均匀度也有下降趋势。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主要功能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蓄水前以下位口、纺锤形体型鱼类占优势,蓄水后以端位口、侧扁形体型鱼类占优势。不同维度多样性指数侧重于鱼类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结合多种指数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鱼类群落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为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熊飞张伟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段辛斌段辛斌田辉伍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大坝鱼类金沙江
NaCl胁迫对不同藜豆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三个不同藜豆品种对NaCl胁迫的响应,筛选耐盐能力强的品种。在种子萌发时用不同浓度NaC1溶液胁迫处理,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子叶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根系活力。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三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受抑制的NaCl最低浓度因品种不同而异,东兰花籽高于富川白籽,富川白籽高于东兰灰籽。幼苗生长对NaCl胁迫较种子萌发敏感,在NaCl浓度大于30 mmol·L-1时,三个品种的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NaCl浓度越高藜豆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越强;幼苗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东兰花籽幼苗根系的活力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表明东兰花籽较东兰灰籽和富川白籽藜豆耐盐性强。
张凤银张萍陈元元
关键词:NACL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活力
克氏原螯虾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与分馏特征研究
2024年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5±0.0007)d^(-1)、(0.0079±0.0012)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3±0.0001)d^(-1)、(0.0009±0.0004)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 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8±0.0040)d^(-1)大于成虾(0.0184±0.0020)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陈晓龙胡乐熊飞喻记新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
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游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8~0.8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88%~0.112%。5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呈单峰分布,表明长江上游草鱼在历史上发生过瓶颈效应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6.96%),仅有3.04%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邵女坪群体和合川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余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刘红艳陈元元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关键词:长江上游遗传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