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雯静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长沙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利用外资的路径探析
- 2015年
- 利用外资是长沙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长沙实际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同时也探析作为中部内陆城市,在面对世界经济放缓,需求下降的局面,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等途径来优化和提升长沙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进而实现资金的较快增长,实现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 陈雯静
- 关键词:外资
- 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问题
- 2021年
-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围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专业群对应产业链为基础、完善柔性“双师型”教师培养、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等具体建议。
- 陈雯静
- 关键词:一体化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长沙市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耦合性,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对长沙4所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体系是否匹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研究,尝试探索了促进长沙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路径: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服务区域重点产业集群,以期为促进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提供参考。
- 陈雯静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湖南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效益转换被引量:2
- 2018年
-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湖南省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现状入手,探讨分析了企业创新动力的障碍,结合中小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和效益转换的相关理论,提出通过释放政府活力、完善服务平台、加强各种合作突破创新人才确实壁障,以期实现湖南中小企业强化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适应性及获得更大的效益转换。
- 赵本纲陈雯静
- 关键词:动力机制
- “双高”视阈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国际化育人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现状,提出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基础,"双高"计划引领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对接智能制造国际化发展,从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项目、创新校际与校企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为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 陈雯静李欢
- 典型结构件焊接工艺编制及焊接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被引量:1
- 2015年
- 剖析传统高职典型结构件焊接工艺编制及焊接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思路,探讨项目的选择方法、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价,研究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 赵本纲陈雯静
- 关键词: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
- 跨境电商提升长沙中小企业竞争力的SWOT研究
- 2022年
- 文章结合长沙市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现状,研究和探讨跨境电商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长沙产业基础、外向型经济及政府利好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保障;数字赋能、经济全球化布局降低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机会。跨境电商目前依然存在着复合型人才缺失、物流基础不完备、国际形势不稳定、信用保障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长沙市中小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培养跨境人才、完善跨境信用保障。
- 陈雯静
-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力
- 长沙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耦合研究
- 2018年
- 从长沙市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长沙市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瞄准经济发展战略、指引高职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对接《悉尼标准》、严格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群'等角度探究强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路径。
- 陈雯静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长株潭职业教育一直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历史悠久、基础扎实,长株潭城市群于2018年首轮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与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科研产出、劳务服务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指出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 陈雯静
-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汽车行业对工匠精神的诉求突出反映在对品质的追求上。赋予工匠精神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是支撑汽车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内涵、缄默式存在提供了培育路径的分析框架,工匠精神解读、工匠之师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构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四个维度。
- 黄建湘陈雯静
-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