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兆侠

作品数:30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理学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超高速撞击
  • 5篇
  • 5篇冲击波
  • 4篇碎片云
  • 4篇共晶
  • 4篇光谱
  • 4篇CL-20
  • 3篇动力学
  • 3篇支撑结构
  • 3篇视场
  • 3篇温度
  • 3篇后墙
  • 3篇夹层
  • 3篇沟道
  • 3篇沟道效应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动力学
  • 3篇薄片
  • 3篇边框
  • 3篇TNT

机构

  • 30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跟踪与通...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30篇马兆侠
  • 22篇柳森
  • 14篇黄洁
  • 10篇李毅
  • 8篇文雪忠
  • 8篇石安华
  • 8篇周智炫
  • 7篇刘海
  • 6篇柯发伟
  • 5篇兰胜威
  • 3篇梁世昌
  • 3篇马平
  • 3篇陈鸿
  • 2篇宋强
  • 2篇黄雪刚
  • 2篇李文光
  • 2篇姜林
  • 2篇李晶
  • 2篇韩冬
  • 2篇陈萍

传媒

  • 3篇宇航学报
  • 3篇爆炸与冲击
  • 3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兵器装备工程...
  • 2篇空间碎片研究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火炸药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载人航天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共视场多波段辐射强度时变特性测量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视场多波段辐射强度时变特性的测量装置,包括用于限制测量视场的限光孔、用于改变传输角度的平凸透镜、不同分光波长的多个45°分色镜、用于透过不同波段的光的多个滤光片和用于进行光电转换的多个探测器;限光孔和平凸...
石安华韩冬马兆侠柳森梁世昌刘培马平梁日辉
文献传递
冲击波加载下RDX初始反应机理及分解产物光谱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理解含能材料微观起爆机理,利用自洽电荷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多尺度冲击模拟技术研究了固相RDX晶体在冲击波加载下的分解过程,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获取主要稳定产物的荧光发射谱及振动分辨的发射谱。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下(冲击波速度≤8km/s),温度随时间上升缓慢且达到平衡后不超过1700K,RDX未完全引爆,初始分解反应源于N—NO_(2)键的断裂,模拟时长超过10ps后产物随时间变化趋于稳定,最终稳定产物以NO_(2)、NO和H_(2)O为主;在高速冲击下(冲击波速度≥9km/s),平衡温度和应力显著增加,RDX完全引爆,N—NO_(2)键受到高压抑制,初始分解反应源于C—H键和主环上C—N键的断裂,模拟时长超过3~5ps后产物随时间变化趋于稳定,最终稳定产物以N_(2)、CO和H_(2)O为主。模拟结果反映出固相RDX在冲击作用下初始起爆过程具有显著的分段特性。CN_(2)分子的电子从第二激发态(E=-4007.3eV)向基态(E=-4010.8eV)跃迁,发射谱线波长为354nm,摩尔吸收系数为7413934801dm 3/(mol·cm),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特征峰的波长基本不变,但谱线强度逐渐减弱。
牛振威曾淑琼唐梅葛妮娜马兆侠
关键词:冲击动力学RDX发射光谱
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及铝薄片夹层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及铝薄片夹层,所述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有支撑面的内侧边框连接在一起,形成以内侧边框为中心向圆周方向放射状分布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为平面。本实...
柯发伟黄洁文雪忠柳森邹胜宇马兆侠李鑫蒋伟赵浩龙
文献传递
CL-20/HMX共晶冲击起爆模拟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L-20/HMX共晶炸药冲击压缩和化学反应行为,获得了密度以及粒子速度的时空分布、冲击雨贡纽、冲击起爆压力、爆轰压力等数据,以及主要中间产物和稳定产物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共晶的初始分解路径是CL-20中N—NO2键断裂,主要稳定产物是N2、CO2和H2O。CL-20和HMX的分解速率随着冲击波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逐渐接近,但各冲击条件下CL-20分子的衰减速率均大于HMX。
刘海李毅李俊玲马兆侠陈鸿
关键词:冲击波化学反应
超高速撞击反溅蒸汽云的辐射演化特征研究
超高速碰撞辐射闪光是超高速碰撞过程中的重要物理现象。超高速撞击辐射现象蕴含了诸如撞击速度、撞击物密度、强度、物质组份等大量信息;对超高速撞击辐射特征的观测及其辐射机制研究是对测量数据分析诊断的基础,是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在...
马兆侠石安华李俊玲刘海刘培柳森
关键词:超高速撞击测量技术
文献传递
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及铝薄片夹层
本发明涉及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及铝薄片夹层,所述用于铝薄片夹层的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有支撑面的内侧边框连接在一起,形成以内侧边框为中心向圆周方向放射状分布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为平面。本发明各...
柯发伟黄洁文雪忠柳森邹胜宇马兆侠李鑫蒋伟赵浩龙
一种超高速撞击防护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速撞击防护装置及方法,其中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结构和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的一个供电端通过电缆与防护结构的前板连接,高压电源的另一个供电端通过电缆与防护结构的后墙连接;防护方法在监测到来袭物体后,同时启动高压电...
文雪忠姜林黄洁黄雪刚马兆侠李晶李文光柳森
定常冲击波作用下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奥克托今(HMX)含能共晶初始分解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同时结合多尺度冲击技术(MSST)模拟了4–10 km×s-1定常冲击波加载下含能共晶CL-20/HMX沿不同晶格矢量的初始物理化学响应。获得了系统温度、压力、密度以及粒子速度的时间演化路径,以及初始分解路径,最终稳定反应产物和冲击雨贡纽等。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入射至含能共晶后,物理上依次经历诱导期、快压缩、慢压缩以及膨胀过程。快压缩和慢压缩过程分别对应反应物的快分解和慢分解。采用指数函数对反应物的衰减曲线进行拟合,并比较了共晶中反应物的衰减速率。整体上,随着冲击波速度的增加,反应物响应的时间逐渐提前,并且,冲击波沿各晶格矢量入射后,共晶中CL-20分子分解的响应时间均早于HMX。CL-20快分解阶段的衰减速率最高,HMX快分解的衰减速率居其次。相对于快分解阶段,慢分解阶段各反应物的衰减速率差异较小。含能共晶的初始反应路径是CL-20聚合形成二聚体,而冲击诱导共晶分解的初始反应路径是CL-20中N-NO2键断裂形成NO2。随后产生N2O,NO,HONO,OH,H等中间小分子。最终稳定产物是N2,H2O,CO2,CO和H2。晶格矢量b,c方向冲击感度相同,低于晶格矢量a方向的感度。冲击诱导共晶中CL-20和HMX分解的最小冲击波速度(us)分别为6 km×s-1和7 km×s-1。采用冲击雨贡纽关系计算得到沿晶格矢量a,b,c冲击诱导CL-20/HMX共晶起爆的压力分别为16.52 GPa,17.41 GPa和17.41 GPa。爆轰压力范围介于36.75 GPa–47.43 GPa。
刘海李毅马兆侠周智炫李俊玲何远航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介绍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试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试验能力、在航天器部件和防护结构方面的超高速碰撞试验等。在试验能力方面,发展了8序列激光阴影照相技术,为瞬态撞击过程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在超高速碰撞试验研究方面,开展了温度对Whipple防护屏弹道极限的影响研究、铝合金板的超高速撞击碎片云特性研究,以及舷窗玻璃、压力容器、舱外航天服、模拟电子设备等的超高速碰撞试验,获得了相关试验件的撞击特性。
柳森黄洁李毅周智炫马兆侠兰胜威陈鸿陈萍
关键词:超高速碰撞碎片云航天服
铝球超高速撞击铝板反溅碎片云团辐射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超高速撞击试验,获得了铝球撞击铝板反溅粒子云团在250~340nm波段的辐射特征光谱。在该波段辨认出铝原子的六条特征谱线,并对其伴线进行了解耦。根据所测光谱数据,使用多谱线法测量出不同撞击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反溅粒子云团的温度,发现超高速撞击反溅粒子云团温度随弹丸直径和撞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较弹丸直径,反溅粒子云团温度对撞击速度更加敏感;最后拟合出反溅粒子云团温度与撞击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对每条谱线波峰和整个波段分别进行了积分,研究发现谱线波峰积分强度、整个波段积分强度均与弹丸动能呈线性关系,并获得了谱线波峰积分强度与撞击动能之间的斜率系数,该系数可以表征在超高速撞击条件下该峰值的辐射效率。最后结合所得超高速撞击反溅粒子云团温度经验公式推导出基态原子数与撞击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超高速撞击反溅粒子云团原子离化率、气化率与撞击参数的关系。
马兆侠黄洁石安华苏铁柳森
关键词:超高速撞击温度光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