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颈骨折:问题及对策被引量:69
- 2014年
- 背景: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其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其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至今,它的治疗及结果等许多方面仍遗留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目的:回顾总结了股骨颈骨折的两种主要并发症发生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种损伤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对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方法:总结并归纳了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上的关于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对于有关多发伤或与股骨颈骨折无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则不予参考,另外,特别关注股骨颈骨折并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41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上述筛选标准,并以近5-10年文献为主,排除182篇内容与课题目的不符的文献,纳入59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可知,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高,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其治疗效果受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质情况、伴发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迄今为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尚无统一的意见,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并不能只根据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的年龄,临床医师必须对影响患者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更合适,否则很容易导致治疗失败或引起并发症,增加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股骨颈骨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所有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而骨折内固定加上骨诱导材料的应用可能为进一步提高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指出了新的方向。
- 马文辉张英泽
- 关键词:植入物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缺血坏死骨不连
- 镁金属生理作用及其调节骨代谢效应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镁是一种高强度的轻量金属,可在生物环境下降解,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医学材料。但其在生理环境下的快速腐蚀一直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另外,镁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及骨代谢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回顾总结镁金属的应用进展及其在体内的生理作用与机制,并对其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总结并归纳发表于相关核心期刊上的关于镁金属材料研究及镁调节细胞生理和骨代谢的文献。对于以镁金属作为辅助材料或未将镁作为细胞生理调节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献则不予参考,另外,特别关注镁对骨代谢相关细胞生理调节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可知,可降解镁合金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生物移植材料,并且,镁是活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是每个生物学过程所必需的一种辅助因子,镁缺乏可引起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多种疾病,它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骨的转化。但关于镁材料的性质及镁对机体生理活动和骨代谢的调节机制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了解镁离子对骨生理的影响,对于镁金属的临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 马文辉张英泽
- 关键词:生物材料镁细胞活性成骨细胞
- 膝关节骨关节炎滑液中关节磨粒的铁谱分析
- 2018年
- 目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的磨粒进行铁谱分析,以早期评价骨关节炎的病情。方法将368例疑为骨关节炎患者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分为正常关节组46例和骨关节炎组322例,无菌抽取关节液,将其沉淀物磁化处理后,在铁谱显微镜下观察磨粒形态,对比正常关节组和骨节炎组以及骨节炎组不同分级的磨粒的长度、面积、伸长率和熵。结果骨关节炎组磨粒的长度、面积、伸长率和熵均明显大于正常关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炎组不同分级随着分级的升高其磨粒的长度、面积和伸长率逐渐减小,熵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粒长度与分级和熵呈正相关,与磨粒面积和伸长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磨粒的形态和数量与关节磨损的速率和机制相关。磨粒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客观性,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选择。
- 李琳胡鸿鹏刘勃马文辉
- 关键词:骨关节炎铁谱磨粒滑液
-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翻畸形与胫骨旋转角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翻畸形与胫骨旋转角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80例(107膝)罹患膝关节炎内翻患者和50例(100膝)膝关节正常者,分为KOA组和对照组。测量胫股角(FTA)和胫骨旋转角(TTA),对比两组间胫股角和胫骨旋转角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KOA组FTA为(182.6±2.5)°,对照组FTA为(174.8±2.9)°,KOA组的FTA大于对照组(t=41.598,P<0.01);KOA组TTA为(20±8)°,对照组TTA为(25±8)°,KOA组的TTA小于对照组(t=6.360,P<0.01),对照组和KOA组男性[(174.3±2.2)°vs(181.9±2.2)°,t=24.319,P<0.01],女性[(175.0±2.4)°vs(184.8±3.3)°,t=17.490,P<0.01],40~59岁组[(173.1±2.0)°vs(177.0±2.2)°,t=63.808,P<0.01],60~69岁组[(174.7±2.0)°vs(179.2±2.2)°,t=76.181,P<0.01],>70岁组[(176.7±2.6)°vs(188.5±3.1)°,t=49.259,P<0.01],左侧[(175.3±2.2)°vs(183.9±3.3)°,t=29.871,P<0.01],右侧[(175.0±3.2)°vs(182.3±2.8)°,t=28.658,P<0.01]亚组间F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KOA组男性[(25±8)°vs(21±8)°,t=3.198,P<0.01],女性[(26±7)°vs(20±10)°,t=4.719,P<0.01],>70岁组[(23±10)°vs(18±8)°,t=6.651,P<0.01],左侧[(25±9)°vs(20±8)°,t=4.512,P<0.01],右侧[(25±9)°vs(21±8)°,t=2.973,P<0.01]亚组间T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OA组40~59岁组(r=-0.317,P<0.05),60~69岁组(r=-0.429,P<0.05),>70岁组(r=-0.810,P<0.01),K-L分级Ⅱ级(r=-0.387,P<0.05),Ⅲ级(r=-0.442,P<0.05),Ⅳ级(r=-0.834,P<0.01)各亚组内胫股角和胫骨旋转角有相关性。结论 KOA患者膝关节内翻畸形与胫骨旋转角呈负相关,其相关程度受年龄和K-L分级的影响,KOA患者年龄越大,胫骨旋转角越小;K-L分级越高,胫骨旋转角越小。
- 胡鸿鹏高勇岗刘泽明马文辉李振中李向科秦迪李会杰韩永台
- 股骨头外移、上移及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自身对照,诊断性试验及预试验结果
- 2018年
- 背景: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常合并髋臼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会使股骨头中心点位置发生改变,这样在使用骨盆X射线成像测量影像学诊断指标——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时就会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准确性。目的:试验提出了3种新的X射线指标测量方法,分别测量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的变化,这些结果指标均用相对比值表示,可规避测量角度带来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误差,以期对髋臼发育不良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方法:试验在中国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纳入行骨盆正位X射线片检查的成人患者200例,男女各100例,采用Photoshop CS5软件对X射线图像进行健侧及患侧影像学指标测量及分析。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次要观察指标为股骨头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特异、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股骨头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与中心边缘角、髋臼角、头臼指数的相关性,影响髋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目前试验已得到241例骨盆正位X射线检查的男性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患侧外移指数、上移指数、泪滴基线外移指数分别为(86.8±0.6)%,(75.8±2.0)%及(76.2±0.5)%,此3个指数与髋关节CE角、Sharp角及头臼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试验经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批准号:KE2016-011-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
- 秦迪胡世伟李会杰何丽英吴啸波吴涛马文辉韩永台
- 关键词:髋关节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角
- 吲哚布芬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因非外伤性原因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60岁以上患者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吲哚布芬200 mg,2/日抗凝治疗,B组(50例)采用利伐沙班10 mg,1/日抗凝治疗,两组抗凝药使用均不少于35 d,观察并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失血量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100例中共发生13例DVT,A组6例(12%)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4例,胫后/腓静脉血栓2例。B组7例(14%)术后发生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5例,胫后/腓静脉血栓2例。两组均未出现腘静脉及腘静脉以上严重血栓。A组和B组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3,P=0.941)。两组患者术后1 d引流量均比2 d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41.901,P<0.05;B组:t=31.185,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均正常,术后1 d下降,术后7 d基本和术后1 d持平,组内不同时点间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88,P<0.001),两组间各时间点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4,P=0.399)。两组PT、APTT和INR术后呈上下波动,组内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5,P<0.001;F=5.020,P=0.008;F=9.147,P<0.001);两组FIB、D-Dimmer也呈上下波动,组间(F=4.414,P=0.041;F=11.867,P<0.001)及组内不同时点间(F=88.996,P<0.001;F=103.0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利伐沙班相比,吲哚布芬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相似,不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失血。
- 胡鸿鹏刘泽明高勇岗马文辉姚孟轩李梦男秦迪李会杰韩永台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吲哚布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