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IOL)、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IOLGSL)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IOL-Trab)这3种术式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回顾性平行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2例(11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Phaco-IOL 32例(40眼),B组:Phaco-IOL-GSL 30例(38眼),C组:Phaco-IOL-Trab 30例(40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SchirmerⅠ试验(SⅠT)、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及角膜知觉(CP)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术后3 d至3个月,C组NIF-BUT和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在A组和B组中,NIF-BUT和NIA-BUT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 d、1周,C组TMH、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TMH、基础泪液分泌量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个月睑板腺缺失评分较术前增加(t=-9.48,P<0.001)。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睑板腺缺失评分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3 d至1个月CP明显降低,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组(均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和B组CP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及CP影响较大,术后3个月CP恢复正常,但泪膜稳定性仍有明显降低且开始出现明显睑板腺缺失。
- 霍蒙蒙王琇高雪杨云鹏姜霄晖
- 关键词:干眼泪膜破裂时间角膜知觉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4/08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82例203眼,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98眼)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105眼),DM组患者按照白内障术后30mo是否发生PCO分为PCO组(26眼)和非PCO组(72眼)。比较DM组和非DM组术后PCO的发生及分级情况,分析术前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对DM组患者白内障术后PCO发生影响。结果:术后12、18、24、30mo,DM组患者PCO发生率分别为10.2%、14.3%、22.4%、26.5%,非DM组患者分别为2.8%、4.8%、10.5%、14.3%,两组患者PCO程度均逐渐加重,且DM组患者各时间点PCO程度均重于非DM组,(均P<0.05)。PCO组和非PCO组患者术前糖尿病病程、存在DR情况均有差异(P<0.05),术前HbA1c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PCO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混浊程度较重,糖尿病患者术前糖尿病病程、存在DR是影响PCO发生的危险因素。
- 李何欢赵美玲高雪杨云鹏刘文霞姜霄晖
- 关键词:后囊膜混浊糖尿病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糖化血红蛋白
- 一种与IVC系统兼容的多模块大/小鼠代谢笼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IVC系统兼容的多模块大/小鼠代谢笼,涉及生物医学实验相关设备领域,整体的代谢笼包括上层的通气模块、中层的水食独立监测和下层为尿粪分离收集装置,上层为气流通过区,中层为小鼠生活活动区和水食监测分区,并有...
- 王向明 王徴远王晓玲高雪 刘伟敬郭振涛 于加伟
- 一种与IVC系统兼容的多模块大/小鼠代谢笼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IVC系统兼容的多模块大/小鼠代谢笼,涉及生物医学实验相关设备领域,整体的代谢笼包括上层的通气模块、中层的水食独立监测和下层为尿粪分离收集装置,上层为气流通过区,中层为小鼠生活活动区和水食监测分区,并有...
- 王向明 王徴远王晓玲高雪 刘伟敬郭振涛 于加伟
- 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 张茜付海燕刘欢高汉义高雪
- 关键词: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