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低渗
  • 3篇储层
  • 2篇低渗储层
  • 2篇注水
  • 1篇导流能力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动压力
  • 1篇压力梯度
  • 1篇压裂
  • 1篇油藏
  • 1篇渗流
  • 1篇渗流规律
  • 1篇双重介质
  • 1篇水井
  • 1篇水平井
  • 1篇水平井分段压...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平井
  • 1篇启动压力梯度

机构

  • 4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5篇黄敏
  • 1篇孙敬
  • 1篇杨胜来
  • 1篇张国威
  • 1篇高大鹏
  • 1篇刘德华
  • 1篇韩晓红
  • 1篇吴晓云
  • 1篇周蓉
  • 1篇朱权

传媒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注水井增注倍数与裂缝半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4年
对于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水力裂缝线性水驱可改善注水效果。由于目前缺少直接测量水力裂缝长度等参数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压裂分析。对此,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和驱替相启动压力梯度,运用渗流力学原理以及复变函数理论建立了注水井压裂前后的吸水指数模型,利用注水指示曲线计算压裂前后吸水指数比,从而得到了增注倍数与裂缝半长之间的关系式,并结合某低渗井区的开发参数,对影响垂直裂缝井增注倍数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实例计算表明,注水井增注倍数的倒数与裂缝半长呈半对数关系,且受应力敏感性影响较大,驱替相启动压力梯度对其影响甚微。
郑金定谢向威黄敏朱权
关键词:低渗储层渗流规律启动压力梯度
非均质气藏可动水评价及提高采收率新思路被引量:4
2014年
气藏衰竭式开采过程中,因高含水停喷甚至大面积水淹造成气井关井是很难治理的问题,准确评价气藏可动水对于高含水气藏治理及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塔河非均质底水气藏为例,测试了不同物性储层、不同驱替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结合渗透率、孔隙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岩心的可动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随驱替压差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岩心的渗透率越大,相同驱替压差下可动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越高;在含水饱和度和可动水饱和度较高时,两者随驱替压差增加而快速下降,而在含水饱和度和可动水饱和度较低时,两者随驱替压差增加下降缓慢;气藏不同区块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可动水饱和度随驱替压差变化的范围不同。在可动水评价基础上,结合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根据气藏剩余气及含水饱和度分布状态,设计了综合部署"采气井、阻水井、排水井"的治理增产方案,通过加强井网控制程度、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排泄地层水体能量进而提高气藏采收率。
高大鹏孙敬韩晓红郑金定黄敏
关键词:气藏可动水非均质性提高采收率
潜山油藏高含水期注气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处于高含水期的潜山油藏,高含水与高效开发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为寻求油田经济高效的开采,注CO2作为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方案被提上日程。在确定当前地层条件能实现油气混相的前提下,建立三维三相双孔单渗组分模型,对其进行水驱开发历史拟合及预测,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在潜山油藏顶部和底部注气的开发效果。
吴晓云杨胜来周蓉黄敏
关键词:潜山油藏双重介质高含水CO2
超低渗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2014年
随着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完善,超低渗砂岩油藏已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由于这类储层的特殊性,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为了提高超低渗砂岩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裂缝参数对水平井产能影响。为此,利用先进的非结构化网格和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描述油藏和裂缝,另外引入β因子模拟双重介质的非达西渗流。然后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单因素数值实验,研究了裂缝无量纲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以及裂缝级数对压裂井增产倍数以及含水率的影响,并优选出了适于超低渗储层的分段压裂水力裂缝参数。
郑金定刘德华黄敏
关键词:水平井分段压裂
低渗透储层裂缝方位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2014年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黄敏张国威郑金定赵亚睿
关键词:注水开发低渗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