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 作品数:30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发性髌骨脱位胫骨结节截骨移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联合双隧道等长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均行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评估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3±6.7)min,随访时间平均(12.2±0.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Lysholm评分[(53.7±9.9),(86.5±6.0),P<0.001]、Kujala评分[(55.5±6.3),(83.7±7.9),P<0.001]、IKDC评分[(54.6±8.7),(86.7±6.9),P<0.001]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发生。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髌骨适合角(patellofemoral congruence angle,PCA)[(28.2±4.4)°,(13.3±2.6)°,P<0.001]、髌骨倾斜角(patella title angle,PTA)[(23.1±4.8)°,(8.9±2.9)°,P<0.001]、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沟距离(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2.1±1.74)mm,(11.9±1.9)mm,P<0.001]、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角)[(23.1±2.4)°,(15.1±2.6)°,P<0.001]均显著减小,但髌股关节软骨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显著。
- 何伟江潮朱伟左华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
- 肩关节镜联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修补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肩袖撕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1例肩袖撕裂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修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PRP治疗。随访5个月,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再撕裂率及愈合率。结果(1)两组术后1、3、5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5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术后1、3、5个月肩关节两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5个月肩关节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撕裂率(11.53%)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5)。结论肩关节镜修补联用PRP治疗能减轻患肩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再撕裂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 何伟江潮左华朱伟
- 关键词:肩关节镜富血小板血浆肩袖撕裂肩关节功能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钛钢板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56例64足跟骨骨折手术病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可塑性解剖钛板固定,术中43足植骨。术后常规负压引流48~72小时并加压包扎。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6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其中优31例,良17例,中8例,优良率85.7%。共发生手术并发症9足,占14%,其中5例切口边缘浅表坏死,1例深部感染至慢性骨髓炎,1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复位丢失。结论: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办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植骨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江红卫黄永辉何伟田进张军沈铁城
-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
- 关节镜下关节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整理了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且有完整治疗资料的3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5.8±14.3)min、住院时间为(5.5±0.5)d,所有患者在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指标方面,所有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有限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肢体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何伟左华王波崔学文江红卫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玻璃酸钠
- 急救中心驾驶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双侧海马体积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驾驶员的双侧海马体积变化。方法将15例PTSD驾驶员纳入观察组,15例未患有PTSD驾驶员纳入对照组。2组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进行扫描。比较2组双侧海马体积变化,同时分析观察组双侧海马体积和PTSD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持续时间、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侧海马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海马体积与CAPS得分及创伤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救中心PTSD驾驶员左侧海马体积显著缩小,且左侧海马体损伤与病情严重程度、创伤后持续时间有关。
- 何伟刘瑜曹志宏王冬青李月峰李国海赵天罗一烽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体积急救中心驾驶员
- 人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的建立及3.0T磁共振监测
-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胰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一种稳定的肿瘤体内实验系统,并初步探索无创的磁共振(MRI)观察检测技术。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体外常规传代后注入裸鼠右肩部皮下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
- 何伟王冬青孙维斌苏兆亮王铮超许云飞
- 文献传递
-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肌梗死三项及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指标即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随机选取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检查排除心梗、心衰,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4 h内心梗三项及BNP变化,研究髋部手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95例患者围术期心梗三项及BNP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及BN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张军何伟徐剑鸥江红卫刘永明陈海宁
- 关键词:髋部骨折B型钠尿肽
- CT平扫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5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表现。结果 CT平扫主要定性诊断征象包括:腹腔积气17例;腹膜后积气1例;腹腔积液积血39例;肠壁增厚31例;肠系膜渗出及血肿17例;肠管扩张4例。37例CT平扫提示损伤部位,其中21例与手术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T平扫能对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作出准确诊断。
- 殷瑞根朱海涛赵天孙维斌何伟王冬青
- 关键词:肠系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大鼠抑郁模型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抑郁模型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15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共8周。于建模开始前及每两周末进行大鼠体重测量、液体消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IL-2、IL-6及IL-10的变化。结果各项行为学指标表明建模成功并呈动态变化。IL-2在0~4周时缓慢上升,至第4周时,抑郁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后缓慢下降;IL-6在第2周时,抑郁组就明显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周继续上升(P<0.01),至第6周时下降,但第8周时略上升;IL-10在第2周时,抑郁组略下降,第2~6周时上升,于第6周时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8周时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大鼠抑郁模型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存在异常,并随着应激的推进呈动态变化。
- 罗一烽王冬青李月峰殷瑞根何伟朱彦吴滢
- 关键词:抑郁血清IL-2IL-6IL-10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培养后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扩增,进行成骨细胞表征后,种植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纤维蛋白(FB)和纤维连接蛋白(FN)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FN)-nHAC);实验组B,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实验组C,纤维连接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N-nHAC);对照组D,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率A组最高为74.4%;支架材料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A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相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相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A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A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FB+FN)-nHAC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与细胞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 徐晓峰马鹏钱栋何伟崔颜红龚爱华张志坚步雪峰
-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纳米晶胶原基骨组织工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