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华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损伤
  • 7篇小鼠
  • 7篇酒精
  • 7篇酒精性
  • 7篇酒精性肝损伤
  • 5篇染色
  • 5篇肝损伤过程
  • 4篇蛋白
  • 4篇细胞
  • 3篇蛋白印迹
  • 3篇印迹
  • 3篇增殖
  • 3篇增殖细胞
  • 3篇增殖细胞核
  • 3篇增殖细胞核抗...
  • 3篇细胞核
  • 3篇细胞核抗原
  • 3篇抗原
  • 3篇核抗原
  • 2篇对乙酰氨基酚

机构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李三强
  • 11篇卢华杰
  • 4篇乔新杰
  • 4篇韩红梅
  • 3篇李小苹
  • 3篇马曌
  • 3篇张勇勇
  • 3篇侯松林
  • 2篇王冬梅
  • 2篇吴秦川
  • 2篇王善龙
  • 2篇马秀青
  • 2篇胡景峰
  • 1篇徐正顺
  • 1篇席守民
  • 1篇王萍
  • 1篇李倩倩
  • 1篇白晓洁
  • 1篇王秀秀
  • 1篇孙晓昕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550 mg·kg-1,6,24,42和72 h后分别摘除小鼠眼球采血、分离血清,同时分离正常组小鼠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用蛋白印迹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正常组小鼠和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肝中ADAM9在蛋白和核酸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注射小鼠后6 h,ADAM9的蛋白和核酸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ADAM9的蛋白和核酸表达量继续下降,24 h达到最低值(P<0.05),然后随着肝损伤后的修复,ADAM9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注射对乙酰氨基酚42 h后,ADAM9的蛋白和核酸表达量增加显著(P<0.05),72 h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ADAM9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表达呈显著变化,ADAM9可能起到促进肝损伤后修复的重要作用。
李三强韩红梅卢华杰席守民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时间点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按照体重将健康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0),模型组(n=80)。模型组给予56°白酒(7.5μL·g^(-1)·d^(-1))灌胃,持续8周。分别于1,2,3,4,5,6,7,8周脱臼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对照组小鼠等量蒸馏水灌胃后处死。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和Hoechst_33258染色,检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中肝细胞的凋亡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辨认和计数正常肝细胞和凋亡肝细胞,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第3周,模型组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改变,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加剧;到第8周,进展为慢性肝损伤,表现为肝组织水样变,脂肪空泡。第1,2,3周,模型组的凋亡率分别为(9.28±0.41)%,(13.20±0.81)%,(20.43±0.97)%,与对照组的(1.38±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8周末,凋亡率达到(51.99±1.7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程度与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李三强卢华杰王萍王冬梅王善龙张勇勇宋影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苏木素-伊红染色细胞凋亡
胶原纤维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胶原纤维在酒精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酒精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饲养清洁健康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与模型组(n=37).将对照组3只小鼠处死,取肝;模型组小鼠每日给予0.15 m L/10 kg 56°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持续4 wk,于开始灌胃后1、2、3、4 w k各取3只小鼠进行肝脏取材.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病理变化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 C N A)蛋白表达及变化趋势.运用ImageProPlus6.0对病理切片样本进行积分光密度(IOD)定量分析,Gel Pro4.0软件对目标蛋白条带灰度值进行测定.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用ANOVE法和非参数秩和检验法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第1、2周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持续显著增高(852.21±10.65 vs 345.24±65.94,1054.15±10.80 vs 852.21±10.65,P<0.01),第2周达到最高,随后第3、4周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依次降低(588.75±17.18 vs 1054.15±10.80,559.40±14.17,P<0.01);小鼠肝组织中PCNA蛋白含量前2 wk明显下降,第2周时达到最小值,第3周较第2周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3周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酒精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过程中,肝脏胶原纤维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变化明显;PCNA的表达出现显著动态变化,二者均可能与肝脏的损伤修复机制密切相关.
姜雅坤李三强卢华杰尚付梅李倩倩侯松林白晓洁潘勇阳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胶原纤维增殖细胞核抗原小鼠
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糖原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肝糖原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n=10),模型组(n=50)。正常组小鼠直接处死取肝;模型组小鼠每天给予56度红星二锅头(15 m L·kg^(-1)),连续灌胃5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于建模第1,2,3,4,5周,各处死10只,取肝组织。用糖原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各组肝组织切片中肝糖原的表达情况即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与正常组的MOD值(0.22±0.04)相比,模型组第1周(0.19±0.06 vs 0.22±0.04,P<0.01),第2周(0.17±0.05 vs0.22±0.04,P<0.01),第3周(0.14±0.02 vs 0.22±0.04,P<0.01),可见肝糖原含量依次下降,至第3周(0.14±0.02)肝糖原含量最低;而模型组第4周(0.17±0.07 vs 0.14±0.02,P<0.01),第5周(0.19±0.03 vs 0.17±0.07,P<0.05)肝糖原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糖原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少后增加。
尚付梅李三强卢华杰姜雅坤乔新杰白淼水霍续磊李小苹李思源李英娇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肝糖原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IL-6跨信号途径对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IL-6跨信号途径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A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PBS,B、C、D组小鼠均按500 mg/kg腹腔注射AAP溶液0.1 ml,C组小鼠提前1 h腹腔注射0.1 ml浓度为10μg/ml的IL-6跨信号途径的抑制剂sgp130Fc,D组小鼠提前1 h腹腔注射0.1 ml浓度为0.5μg/ml的IL-6跨信号途径的激动剂Hyper-IL-6。48 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C组小鼠肝脏损伤加重,D组小鼠肝脏损伤减轻。B、C、D组PCNA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1),C组PCNA表达量低于B组(P<0.01),D组PCNA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IL-6跨信号途径在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促进PCNA的表达,它可能有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韩红梅李三强卢华杰张勇勇王秀秀马曌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胶原纤维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饲养清洁健康BALB/c小鼠40只,以30 mg/ml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作为饮用水,建立肝癌模型。在开始喂养后的0 w、4 w、8 w、12w、16 w、20 w和24 w,各处死3只动物,对所取肝脏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天狼新红染色,对胶原纤维进行检查。通过Image-Pro Plus 6.0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光密度积分(IOD)定量,应用SPSS 16.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ANOVA显著性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小鼠在诱癌剂作用20 w后肝组织发生癌变;在4 w末,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IOD为(97.610±18.640),明显低于8 w末胶原纤维IOD水平[(377.054±63.668),P<0.05];在8 w末,胶原纤维IOD为(377.054±63.668),明显低于12 w末胶原纤维IOD[(625.875±110.846),P<0.05];在16 w末,胶原纤维IOD为(847.289±53.473),显著低于20 w末胶原纤维IOD[(1671.301±292.593),P<0.01];在20 w末,胶原纤维IOD为(1671.301±292.593),显著低于24 w末胶原纤维IOD[(3968.450±138.949),P<0.01]。结论胶原纤维在癌变的整个过程中沉积量逐渐增加,变化明显,可能与肝组织的损伤修复和癌变的扩散密切相关。
胡景峰李三强吴秦川付指挥马曌韩红梅杨博丁康熙杨省柯卢华杰
关键词:肝癌二乙基亚硝胺胶原纤维小鼠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研究酒精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00只健康清洁♂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模型组(n=60),模型组小鼠每日给予56%的红星二锅头(10 m L/kg)灌胃,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分别于第1、2、3、4周将两组小鼠全部处死,并在各时间点取小鼠肝脏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测定血清中ALT酶活力,以检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程度.剩余肝脏通过蛋白印迹法用以检测小鼠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SSPS16.0对实验数据进行ANOVA显著性分析和Duncan's test.结果:酒精灌胃第1周,病理HE染色显示肝细胞轻度损伤,ALT酶活力显著上升,小鼠肝脏中的PCNA的表达量相比正常小鼠显著下降(P<0.05);第2周,病理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和大量的炎细胞浸润,ALT酶活力高于正常,PCNA的表达量达到了最低值(P<0.01);第3周,病理HE染色显示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门管区周围肝细胞水样变,ALT酶活力下降,PC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但仍低于正常小鼠肝脏PCNA的表达量(P<0.05).
马秀青李三强卢华杰王莲丽乔新杰霍续磊白淼水姚致远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酒精性肝病蛋白印迹HE染色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肝细胞癌发生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小鼠用含DEN的饮水连续诱癌24周。在诱癌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分别用蛋白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肝PCNA蛋白与核酸的表达。结果 DEN诱癌后,小鼠肝组织中PCNA蛋白与核酸的表达逐渐增高,在第24周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过程中,PCNA的表达出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说明它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马曌李三强徐正顺吴秦川胡景峰付指辉韩红梅卢华杰
关键词:肝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二乙基亚硝胺
脂滴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病理表现.方法健康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20),对照组于0 wk处死,取肝脏;模型组进行适应性喂养1 wk后,给予56度白酒灌胃(0.15 m L/20 g·d),连续8 w k,于4 wk和8 wk,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其肝脏待用,制备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酒精性肝损伤中的脂滴表达变化,采用Image-Pro Plus6.0对病理切片样本进行累计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4周脂滴含量开始增加(20.29±7.07 vs 8.06±2.06,P<0.01),第8周末脂滴含量明显增多(34.88±15.33 vs 8.06±2.06,P<0.01),8 wk与4 wk相比,脂滴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34.88±15.33 vs 20.29±7.07,P<0.05).结论 8 wk末成功建立了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可以用来评估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药物的预后作用;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中,随着脂肪变性的发生,脂滴含量不断增加.
卢华杰李三强张勇勇王善龙乔新杰霍旭磊李小苹侯松林
关键词: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苏木素-伊红染色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0),模型组(n=40)。用56°红星二锅头经酒精灌胃(15 m L·kg-1)诱导小鼠肝损伤1,2,3,4周,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0(对照组小鼠)与1,2,3,4周,各取10只小鼠于眼球取血,用赖式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小鼠肝,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肝组织TNF-α的表达量。结果小鼠肝AST酶的活性在0,1,2,3,4周分别为(112±22),(126±24),(967±30),(1010±35),(206±23)U·L^(-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的小鼠肝AST酶的活性在第1周缓慢上升,第2周迅速上升,于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NF-α相对积分光密度在0,1,2,3,4周分别为1.15±0.12,1.10±0.08,2.13±0.16,2.16±0.15,1.16±0.11,与对照组相比,第1周略有下降,第2周迅速上升,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出现下降,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酒精灌胃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进程早期,TNF-α促使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并参与了后期肝的修复再生。
李小苹李三强王冬梅乔新杰卢华杰白淼水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印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