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东
作品数:
2
被引量:2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李芳云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黄德成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李良才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唐秉航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吴任国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低剂量
1篇
心脑
1篇
心脑血管
1篇
血管
1篇
脑血
1篇
脑血管
1篇
脑血管循环
1篇
冠状
1篇
冠状血管
1篇
X线
1篇
X线计算
1篇
X线计算机
1篇
256层螺旋...
机构
1篇
中山大学
作者
1篇
赖紫霞
1篇
何亚奇
1篇
吴任国
1篇
唐秉航
1篇
李良才
1篇
黄德成
1篇
张晓东
1篇
黄晖
1篇
李芳云
1篇
梁健雄
传媒
1篇
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1篇
2011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256层螺旋CT低剂量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CTA资料。组1:心脑血管联合CTA(n=17),应用大范围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脑血管一站式扫描;组2:冠状动脉CTA(n=20):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组3:常规颈脑血管CTA(n=20)。分别测量各组升主动脉根部、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蝶鞍层面)图像CT值与图像噪声;采用4分法评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3分法评估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分别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的图像CT值与噪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1与组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组1与组3颈脑血管图像质量。结果组1与组2升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427±50)、(426±86)HU]、噪声[分别为(30±9)、(31±9)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58、-0.325,P值均〉0.05);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组1与组2均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节段,优良分别达到98.1%(202/206)、99.6%(244/245);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2,P〉0.05)。组1与组3颈总动脉起始部CT值[分别为(474±70)、(348±81)HU]、椎动脉起始部CT值[分别为(447±83)、(328±66)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3、4.869,P值均〈0.05);颈内动脉(蝶鞍层面)CT值[分别为(370±92)、(367±97)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05)。组1颈脑血管图像质量评分1分1例,2分14例,3分2例;组3颈脑血管图像质量评分2分7例,3分13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6,P〈0.05)。组1、组2、组3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0±0.8)、(3.1±0.4)、(5.0±0.3)mSv。结论256层螺旋CT大范围前瞻性心电门控�
张晓东
唐秉航
李芳云
李良才
黄晖
何亚奇
吴任国
黄德成
梁健雄
赖紫霞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脑血管循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