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
-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心功能和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肽素、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04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予以左西孟旦,每周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NT-proBNP、和肽素、sST2、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vs.73.08%,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血清NT-proBNP、和肽素、sST2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CH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和肽素、sST2和炎症因子水平。
- 徐凤程景林梁有峰万俊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强心剂左西孟旦N末端脑钠肽前体
-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药动学及靶点验证探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质量标志物被引量:2
- 2023年
-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uangqin Qingre Chubi capsule, HQC)作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有效方剂,质量控制尚属空白。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药动学结合实验验证探究HQC治疗RA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 Q-marker)。通过构建“药效成分-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初步预测HQC治疗RA潜在质量标志物。建立风湿热痹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模型,阐明HQC药效成分在大鼠疾病状态下的动态量化规律。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诱导的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体外炎症模型,检测活性成分对鞘氨醇激酶1 (sphingosin kinase-1, Sphk1)、p-SphK1蛋白表达影响。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黄芩苷、栀子苷、木犀草素、薏苡素和苦杏仁苷为HQC治疗RA的重要活性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这5种成分的可测性。蛋白免疫印迹证实栀子苷和黄芩苷显著抑制Sphk1和p-SphK1蛋白表达。以上研究确定上述5种成分可作为HQC治疗RA的质量标志物。本实验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号:AHUCM-rats-2021049),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原则进行。
- 董心同柯江涛甘珮荣陈芳园徐凤陈建刘健吴虹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热痹药动学
-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率和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生存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APP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6例),将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服毒量、中毒至就诊时间及血百草枯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纤维化)、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动脉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4 d生存率及14 d内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_(2))、血乳酸(Lac)、碱剩余(BE)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_(2))、AST、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IL-18、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PaO_(2)、Lac、BE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aCO_(2)、AST、ALT、BUN、SCr、TBil、IBil、IL-18、IL-6、PCT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降低AP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恢复患者肺功能与氧合水平,减轻肝肾功能损害,抑制炎性反应。
- 徐凤万俊梁有峰
- 关键词:血必净乌司他丁急性百草枯中毒肝肾功能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rt-PA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Vs)、舒张期血液流速(Vd)、平均流速(Vm)]、外周血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基质金属MMP-12]及外周血CysC、RB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外周血MDA、ROS、CRP、MMP-9、MMP-12、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一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MMSE评分、MBI评分、外周血SOD、RBP水平和双侧颈内动脉Vs、Vd、Vm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rt-PA治疗ACI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加快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纠正外周血CysC、RBP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 罗明晶刘婧王心怡徐凤彭松
-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体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左心室重构(VR)及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STEMI患者100例,其中男76例,女24例;检测入院时HIF-1α、CK-MB、Myo、cTNI及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均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根据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心脏彩超的水平判断心梗后VR的发生率。以HIF-1α的中位数值(59.23 pg/mL)为界,将100例患者分为HIF-1α高表达组(50例)和低表达组(50例),分析患者不同HIF-1α表达水平与VR的关系。对不同表达组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表达组的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HIF-1α高表达组入院时CK-MB、Myo、cTNI水平较低表达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表达组术后3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表达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LVEDd明显增大,伴随LVEF明显降低(P<0.05)。高表达组术后3个月累计发生VR患者3例(6%),显著高于低表达组(1例,2%);术后6个月累计发生VR 6例(12%),显著高于低表达组(3例,6%);随访至术后12个月,高表达组累计发生VR 10例(20%),显著高于低表达组(5例,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HIF-1α水平与术后12个月LVEDd呈正相关(r=0.75,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21,P<0.001)。高表达组随访12个月累计发生MACE 7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表达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VR及MACE存在一定相关性。
- 万俊徐凤程景林刘泽岩
- 关键词:心肌梗死低氧诱导因子-1Α心室重构
- 血清NT-proBNP、MMP-9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对入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CI术后ST段回落监测结果,分为正常组(ST段回落≥50%)61例和研究组(ST段回落<50%)3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入院时血清NT-proBNP、MMP-9水平,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析入院时血清NT-proBNP、MMP-9水平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2.87±4.58)%,低于正常组[(56.77±4.61)%],发病至PCI时间、血清NT-proBNP、MMP-9水平分别为(6.30±2.26)h、(4076.43±1239.26)pg/mL、(851.28±136.07)ng/L,高于正常组[(5.27±2.18)h、(2457.93±846.26)pg/mL、(726.58±118.4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PCI时间(OR=1.375,95%CI:1.132~1.648)、NT-proBNP(OR=2.836,95%CI:1.729~3.943)和MMP-9(OR=1.947,95%CI:1.235~2.659)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血清NT-proBNP、MMP-9水平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0.803,截断值为2769.83 pg/mL、819.52 ng/L,敏感度为83.61%、75.41%,特异度为75.41%、80.00%。结论入院时血清NT-proBNP、MMP-9水平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ST回落不良具有预测价值,为临床筛查高危患者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 徐凤万俊梁有峰
- 关键词:ST段回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清脂蛋白a、血清钙卫蛋白A4、血小板活化物表达水平及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清钙卫蛋白A4(S100A4)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为研究组,1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a)、S100A4和血小板活化物指标。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中Lp(a)、S100A4和血小板活化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在1年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42例。不良事件组血清Lp(a)和S100A4水平均偏高。对患者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S100A4均是影响AMI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p(a)、S100A4表达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越高,对其有一定预测价值。
- 万俊徐凤王育林程景林梁有峰
- 关键词:血清脂蛋白A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心脏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