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肾功能衰竭患...
  • 2篇衰竭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肾功能
  • 2篇慢性肾功能衰...
  • 2篇慢性肾功能衰...
  • 2篇功能衰竭
  • 2篇CD19
  • 2篇CD23
  • 1篇调节性
  • 1篇用血
  • 1篇诊断试剂
  • 1篇诊断试剂盒
  • 1篇试剂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朱梅俪
  • 3篇茅挺
  • 3篇冯萍
  • 2篇杜鸿
  • 2篇朱雪明
  • 1篇温会燕
  • 1篇孙兰云
  • 1篇展富琴
  • 1篇顾爱萍
  • 1篇蓝锴
  • 1篇孙燕
  • 1篇曹伟

传媒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1)%]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关键词:梅毒CD4+CD25+流式细胞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CD23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CD23/sCD23、CD19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CD23、CD19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CRF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20例,分别抽取非抗凝、肝素抗凝静脉血各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进行外周血...
朱梅俪冯萍朱雪明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CD23CD19淋巴细胞
文献传递
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尿毒症透析前患者组、血透(HD)组、腹透(CAPD)组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TAT、D-二聚体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常规凝血项目(PT、APTT、TT、Fbg)。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CAPD组升高尤为明显,患者透析前TT、APTT缩短,透析后APTT情况有所好转。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高纤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状态。
朱梅俪茅挺
关键词:尿毒症凝血纤溶D-二聚体
两种国产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IgM)诊断试剂盒的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EV.IgM)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相符性的差异。方法对405份血清标本平行使用已获国家批准上市的抗HEV.IgM诊断试剂盒作为A试剂,与另一家公司生产的抗HEV.IgM诊断试剂盒作为B试剂进行戊肝抗体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A试剂与B试剂之间的差异。结果405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100%,与A试剂总符合率为99.5l%,其中甲肝抗体(抗HAV.IgM)、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等阳性血清对B试剂均没有干扰。结论B试剂与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同品种试剂盒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适用于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临床检测。
朱梅俪茅挺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ELISA
2018—2020年多中心耐黏菌素病原菌及耐药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2018—2020年国内不同地区三级医院耐黏菌素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按照统一方案,采用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0年标准判读结果,并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375株非重复分离的耐黏菌素菌株,主要分离于ICU病区。其中非发酵菌226株,占60.3%;肠杆菌目149株,占39.7%。从菌株分布来看,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6.1%(173/375)、肺炎克雷伯菌20.3%(76/375)、鲍曼不动杆菌14.1%(53/375)。从药敏结果来看,耐黏菌素菌的MIC值主要分布在4~32μg/mL。其中非发酵菌对黏菌素耐药的MIC值主要集中在4和32μg/mL,肠杆菌目对黏菌素耐药的MIC值主要集中在4μg/mL;耐黏菌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25%,而耐黏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两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82.8%和79.2%。结论黏菌素耐药菌株尤其是高水平耐药株已在不同地区出现,临床应引起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朱梅俪刘平娟蓝锴杜鸿
关键词:多重耐药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CD23的表达
2008年
目的研究CD23/sCD23、CD19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CD23、CD19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CRF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20人,分别抽取非抗凝、肝素抗凝静脉血各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外周血CD23+、CD19+及CD23+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用ELISA法检测sCD23水平。结果CRF组外周血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4.19±0.93)%]及CD23+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3.21±1.3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74)%,(4.79±2.1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CD23水平CRF组[(173.2±60.3)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1±7.6)U/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23是引起CRF患者免疫紊乱的重要因素。
朱梅俪冯萍朱雪明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CD23CD19淋巴细胞
加强输血病案质量检查促进合理用血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提高输血病案质量,促进合理用血。方法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将检查中发现的病案书写缺陷分析后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或部门,督促控制输血指征及疗效评估。结果输血病案质量明显提高,用血不合理现象明显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病案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温会燕杜鸿朱梅俪
关键词:合理用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