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玲
-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2029例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妇女22 029例,对其阴道微生态状况(阴道p H、乳杆菌、清洁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 029例就诊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 219例(14.61%),阴道微生态异常者18 810例(85.39%)。阴道微生态异常中优势菌异常9 443例(9 443/18 810,50.20%),单纯性阴道炎6 138例(6 138/18 810,32.63%),混合性阴道炎1241例(1 241/18 810,6.60%)。单纯性阴道炎以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3 237/6 138,52.74%),其次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2 455/6 138,40.00%)。混合性阴道炎以BV+VVC为主(321/1 241,25.87%),其次为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VVC(268/1 241,21.60%)。(2)不同年龄段各类阴道炎的构成比不同,其中混合性阴道炎中,AV+VVC的构成比50岁后各年龄段较21~50岁年龄段明显下降(P=0.00)。(3)乳杆菌数量与阴道p H密切相关(P=0.00)。结论:阴道微生态异常在妇科门诊患者发生率高,有明确病原菌诊断的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年龄段阴道微生态异常构成比不同,提示对阴道炎的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年龄及阴道微生态状态,在杀病原体的同时注意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防止阴道炎的反复发作。
- 周宗明张永红柴建兰肖瑶丁钦容胡亚玲常淑芳
- 关键词:乳酸杆菌阴道微生态阴道炎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研究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宫颈锥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瘤病毒(hum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为CIN患者治疗中恢复阴道微生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LEEP术的CIN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及治疗后HPV持续感染情况。结果:722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83例,其中84.3%(323/383)的患者阴道微生态异常,38.4%(147/383)的患者检测出明确致病菌,以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为主。接受LEEP术治疗后,51例患者HPV持续阳性,其中76.5%(39/51)阴道微生态异常,BV和VVC的感染率分别为35.3%(18/51)和9.8%(5/51);332例患者HPV转阴,其中16.3%(45/332)微生态异常,BV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感染率分别为6%(20/332)和1.2%(4/332),与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相比,其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及BV、VVC的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HPV感染的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较为普遍,其中以BV感染最为常见,CIN术后HPV持续阳性与阴道微生态异常及BV、VVC感染有关,提示清除致病菌、恢复阴道微生态在CIN治疗中十分重要。
- 秦勤常淑芳孙江川张永红张潇元丁钦容胡亚玲谢兰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