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海鹏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空化
  • 3篇柴油
  • 2篇乙醇柴油
  • 2篇喷油
  • 2篇可视化试验
  • 1篇点质量模型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汽车
  • 1篇电子节气门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柴油
  • 1篇乙醇-柴油混...
  • 1篇有效性
  • 1篇预测控制
  • 1篇针阀
  • 1篇针阀升程
  • 1篇直喷
  • 1篇直喷发动机
  • 1篇直喷汽油机
  • 1篇升程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7篇邓海鹏
  • 5篇麻斌
  • 4篇高莹
  • 4篇刘洪岐
  • 4篇王亚娣
  • 3篇刘宇
  • 1篇袁银男
  • 1篇王宇鹏
  • 1篇吕良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兵工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缸内直喷汽油机喷孔内两相流瞬时变化特性分析
湍流扰动、空气动力学、孔内空化效应是当今学者公认的影响燃油破碎雾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空化效应对燃油的分裂雾化有着本质的影响。在喷油器实际工作过程中,喷射压力、针阀运动和喷孔结构尺寸(喷孔长径比、喷孔倾斜角度、喷孔入口锥...
邓海鹏
关键词:缸内直喷发动机
针阀升程对乙醇柴油的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等比例放大透明喷嘴搭建可视化试验台,以乙醇柴油为流动介质,通过控制燃油喷射压力改变孔内燃油流动速度,对比研究了不同燃油流速下3种针阀升程(3mm、6mm和8mm)所对应的喷嘴孔内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形态。试验发现:喷嘴孔内空化现象随燃油流速升高依次历经无空化阶段、空化阶段(初生-发展-超空化)和柱塞流阶段;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小,则喷嘴孔内越易发生空化,且空化现象更为强烈。喷孔流量系数随燃油流速升高呈先缓慢增大后急剧减小的变化趋势;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大,则喷孔流量系数越大。近场喷雾锥角随燃油流速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柱塞流发生之前,同等燃油流速下针阀升程越小,则近场喷雾锥角越大,且喷雾锥角峰值对应的燃油流速越小。
黄晓冬袁银男邓海鹏王宇鹏
关键词:空化针阀升程可视化试验
增程式电动汽车电子节气门连续逼近滑膜控制器设计被引量:4
2017年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提高增程式电动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性能,且控制效果不随电子节气门特性变化而变差,基于电子节气门非线性特性,建立面向控制器设计的非线性模型;应用递推平均滤波法对待跟踪开度信号和节气门位置反馈信号进行滤波,采用切换控制率构造电子节气门经典滑膜控制器。针对经典滑膜控制器会产生颤振的问题,对切换控制率在滑膜面附近进行连续逼近,设计了基于平滑控制率的电子节气门连续逼近滑膜控制器。其后应用不变集理论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连续逼近滑膜控制器参数选取原则。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控制器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连续逼近滑膜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颤振现象,很好地实现电子节气门的跟踪控制,控制效果对模型精确度依赖性不高,不随电子节气门特性变化而变差。
王亚娣高莹麻斌刘洪岐邓海鹏
关键词:电子节气门滑膜颤振
自主驾驶车辆紧急避障的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控制被引量:31
2020年
为减少道路突发事故,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需要研究车辆的紧急避障以实现自主驾驶。基于车辆点质量模型,设计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PC)路径规划器;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线性时变MPC轨迹跟踪器。在路径规划层引入避障功能函数,通过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调节函数值大小,综合避障函数权重和路径偏差权重,规划出一条既能避开障碍物又使路径偏差最小的临时轨迹。在轨迹跟踪层,利用该临时轨迹和航向角偏差作为车辆主动转向控制参考量,将线性时变MPC优化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计算满足车辆动力学约束的前轮转向角最优解。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层MPC紧急避障控制策略对低速(60 km/h)、中速(80 km/h)、高速(100 km/h)行驶车辆有很强的适应性,高速行驶时最大质心侧偏角不超过1.0°,最大航向角偏差不超过2.5°,车辆横向稳定性良好,随着车速增大,车辆避障响应时刻提前;在多车连续避障场景中,自主驾驶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和航向角偏差均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在多目标连续避障的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问题上同样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邓海鹏麻斌赵海光吕良刘宇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
喷嘴空化模型建立与有效性试验验证被引量:3
2017年
提出了一种针对喷嘴孔内空化现象的数值计算模型——喷嘴空化模型,并进行了可视化试验以验证其模型有效性,其中喷嘴空化模型考虑了液相与气相之间相变、气泡动力学、湍流扰动及不凝性气体影响等诸多因素,并采用喷孔内空化数对相变速率方程进行了修正。将基于喷嘴空化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基于Schnerr-Sauer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空化模均采用默认参数的前提下,喷嘴空化模型与Schnerr-Sauer模型计算所得喷孔内空化现象变化趋势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即喷嘴孔内空化现象随喷射压力提高而加强,且在发展空化至超空化流态过渡过程中空化特征长度涨幅远高于其他流态过渡情况;喷嘴空化模型计算所得空化特征长度在各流态下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Schnerr-Sauer模型计算空化特征长度则低于试验结果,两者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均发生在超空化阶段,其中喷嘴空化模型计算值为试验值的92%,Schnerr-Sauer模型计算值为试验值的65%。该结果表明,所建立喷嘴空化模型可用于较为准确地模拟喷嘴孔内空化现象的变化趋势及空化特征长度。
麻斌高莹刘宇刘洪岐邓海鹏王亚娣
关键词:喷嘴空化数值模拟
喷孔长度和喷油体温度对乙醇柴油空化及近场喷雾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高速摄像机和放大比例的单孔透明喷嘴搭建可视化试验台,研究喷孔长度和喷油体温度对喷孔内乙醇柴油空化流动特性和近场喷雾的影响,试验用喷嘴的孔径均为2 mm,孔长分别为4 mm、6 mm和8 mm,喷油体温度分别控制在303 K、333 K和363 K。试验发现,随着孔内燃油平均流速的增加,各喷孔的空化现象依次经历了无空化、空化初生、空化发展和超空化5个阶段,短喷孔内更易发生空化现象,且在相同的空化阶段短喷孔的孔内燃油平均流速小于长喷孔;此外在相同进出口压差下短喷孔对应的近场喷雾锥角要大于长喷孔喷雾锥角。喷油体温度也会影响喷孔内空化流动特性和近场喷雾形态,喷油体温度越高,空化现象越强烈,空化变化速率越大;当喷孔进出口压差相同时,喷油体温度在303 K、333 K和363 K所对应的近场喷雾锥角依次增大。最大近场喷雾锥角所需的喷射压力随喷油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莹邓海鹏麻斌刘洪岐王亚娣
关键词:乙醇柴油空化
低乙醇配比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空化特性试验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完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喷嘴孔内空化现象及近场喷雾特性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机和放大尺寸单孔透明喷嘴观察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5%和10%的3种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喷孔中的两相流动及近场喷雾,在喷射压力为0.26~0.46 MPa的范围内对空化特征长度、流量系数、空化数、雷诺数等特性参数及喷嘴近场喷雾特性进行了分析。将3种混合燃料分别命名为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其中E、D、N分别代表燃料中的乙醇、柴油和助溶剂正丁醇,下标表示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乙醇含量的增加,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的空化初生及超空化对应的阈值喷射压力依次降低,空化发展期逐渐缩短,超空化期相应延长;在无空化和空化初生期乙醇含量的改变对近场喷雾锥角的影响并不明显,在空化发展期和超空化期,3种燃料近场喷雾锥角随乙醇含量的提高而增大,在柱塞流阶段,3种燃料近场喷雾锥角均接近0°;在同等喷射压力下,E0D100N0、E5D90N5和E10D85N5对应的流量系数和雷诺数依次增大,在柱塞流阶段,3种燃料对应的流量系数和雷诺数均急剧下降。
高莹麻斌邓海鹏刘宇刘洪岐王亚娣
关键词:乙醇-柴油空化可视化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