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婷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太冲为主穴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调节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效应,探讨不同经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溪组、蠡沟组、光明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太溪组、太冲配蠡沟组和太冲配光明组,共12组,每组8只。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min,每天1次,连续15天;模型组同法固定,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前以及针刺15天后,采用大鼠尾动脉无创测量法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针刺15天后,太冲配内关组SBP[(192.52±6.76)mm Hg],低于太冲组[(209.48±6.94)mm Hg]和内关组[(208.98±5.30)mm Hg];太冲配内关组DBP[(147.14±10.76)mm Hg],低于太冲组[(156.60±8.31)mm Hg]和内关组[(155.45±9.9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配穴组SBP,太冲配内关组[(192.5±6.76)mm Hg]、太冲配太溪组[(196.73±10.02)mm Hg]、太冲配光明组[(195.87±8.97)mm Hg],均低于太冲配非穴组[(212.71±7.57)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模型组与非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SBP和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对SHR血压的调节效应优于其他单穴及配穴组;针刺产生降压效应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长,针刺15天对SHR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
- 张江松肖双凯焦俊玥杨雅媛陈月婷林咸明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血压太冲配穴针刺
- 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SHR大鼠血压调节效应的比较
-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效应,探讨不同经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
方法:将96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溪组、蠡沟组、光明组、太冲配...
- 张江松杨雅媛陈月婷姚问王映峰肖双凯林咸明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太冲穴针刺疗法
-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 高血压病已成为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应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不断发展深入,发现针灸疗法疗效确切、独具优势,但疗效标准、疗程长短、中医辨证分型不一,研究的深度不够、对针刺降压机制研究还不全面,对各种降压穴位及穴位配...
- 陈月婷
-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
- 文献传递
- “太冲”配“内关”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天冬氨酸及谷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配"内关"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同名经配穴针刺对SHR的降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每组15只,另取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针刺相应双侧穴位,每次30min,每天1次,共15次。分别于治疗第1、3、7、15天针刺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结束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各组大鼠RVLM中Asp、Glu含量。结果:针刺1、3、7、15d时,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d后,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均大于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时SBP、DBP、MBP降压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VLM中Asp、Glu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Asp、Glu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太冲配内关组RVLM中Asp含量明显低于内关组、太冲组(P<0.05),Glu含量明显低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针刺降压效应有差异,同名经配穴针刺可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和RVLM中Asp、Glu的含量,针刺对血压的调节与中枢Asp、Glu含量变化有关。
- 沈攀攀陈月婷肖双凯姚问杨雅媛林咸明
- 关键词:太冲穴天冬氨酸谷氨酸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 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的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经穴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将105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内关组、太冲组、光明组、太溪组、蠡沟组,每组15只。各针刺组以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l、3、7、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7、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光明组S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 d时,太冲组SBP降幅显著优于内关组、蠡沟组、太溪组、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DBP、MBP降幅显著高于太溪组、光明组(P<0.05),与内关组、蠡沟组大鼠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1、3、7、15 d时,太冲组SBP、DBP、MBP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对SHR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针刺内关、太冲、光明、太溪、蠡沟等单穴和"非穴",且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 周慧杨雅媛陈月婷肖双凯黄超凡林咸明
- 以太冲为主穴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 d、3 d、7 d、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 d、7 d、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降压幅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幅分别优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刺1 d、3 d、7 d、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大鼠SBP、DBP、MBP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太冲配内关的同名经配穴针刺降压效应优于单穴及太冲配非穴,同时发现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 陈月婷杨雅媛狄忠林咸明
- 关键词:配穴法高血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