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包头市社会发展科技支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重度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下沉社区的诊疗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发性疾病,很难根治。对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医疗管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人群健康服务模式是社区医疗管理。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在社区医疗管理下的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诊治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中重度HF-REF患者1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组,同意回到社区与社区医生签约患者52例(社区组),无法回到社区和不愿意接受社区医生签约患者63例(区外组)。社区组医护学习《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并在技术层面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急诊科专科医生对本疾病的诊治达成一致,进行社区医疗管理模式。区外组患者如有医疗问题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治。两组患者出院后第6、12个月时本项目组成员对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症状加重、体征加重、药量增加、饮食减少、运动减少、社会活动减少、情感改变(烦躁/淡漠)、睡眠减少〕,“金三角”药物服药依从性及心衰不良事件(合并症增加、急性心衰再发、再次住院、手术、全因死亡)。“金三角”药物:是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本研究主要观察这三个药物的服药依从性。结果随访第6个月,社区组症状加重率、饮食减少率低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12个月,社区组症状加重率、社会活动减少率、睡眠减少率低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6、12个月,社区组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服药依从性高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12个月,社区组急性心衰再发率低于区外�
- 王子超唐存亮黄冠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心血管疾病
- 不同时间服药对蒙古族、汉族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蒙古族、汉族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且三代内没有与其他民族通婚的蒙古族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8例及汉族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平均分为晚饭后服药组(A组)和睡前服药组(B组),两组患者均于晨起服用厄贝沙坦75mg/次,1次/d;之后A组于晚饭后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B组于睡前加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汉族患者、蒙古族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参数及两组间患者治疗后杓型血压的有效率及治疗后血压达标率。结果①动态血压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且A组患者指标下降较B组明显(P<0.05);汉族及蒙古族患者分别进行族群内比较,结果均与组间结果一致(P<0.05)。②非杓型血压纠正:治疗后A组患者的杓型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压达标率:A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非杓型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晚饭后服药效果更好,动态血压指标改善程度、非杓型血压纠正率及血压达标率均优于睡前服药,且不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饭后服药效果均优于睡前服药。
- 李锦玉黄冠华吕旭东
-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服药时间蒙古族汉族动态血压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社区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 黄冠华闫旭龙黄冠荣王丛闫
- 1.所属学科领域:心血管内科学。
2.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对包头市市区内的社区卫生站医师进行培训,建立冠心病专业医师-社区基层医师-辖区冠心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模式。采用《2013年中华医学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健康教育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头痛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头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年龄为16~24岁(平均年龄18.6岁)的青年,通过体检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匹配前后原发性头痛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匹配前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在民族(P=0.007)、BMI(P=0.005)、高血压家族病史(P=0.017)、食用盐情况(P=0.004)、食肉种类(P=0.015)、是否饮食搭配(P=0.015)、睡眠质量(P=0.018)、每周体力活动量(P<0.001)、久坐时间(P=0.023)、头痛类型(P<0.001)等方面均有差异。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获得246例匹配资料,并且两组间混杂因素达到均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匹配前偏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4.474倍,紧张型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1.942倍,其他头痛组与高血压无关。匹配后偏头痛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无头痛组的2.532倍,紧张型头痛组与其他头痛组与高血压无关。结论:原发性头痛中的偏头痛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存在影响作用,偏头痛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海黄冠华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紧张型头痛
- 高血压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会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10017例患者资料,筛查出高血压患者3332例。其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590例为病例组,随机选取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590例为对照组。应用SPSS统计分析高血压人群中幽门螺杆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HP感染率、年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匹配年龄分组后两组在HP感染率仍存在差异。感染HP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但HP的感染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结论感染HP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杨苹黄冠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 正常高值血压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前大部分国家和组织发布的儿科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基于健康儿童青少年血压序列的第95百分位(P95)的血压值。然而,大量数据显示正常高值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更高且会造成和高血压类似的靶器官损害。本综述对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分类方法、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的进展比例及正常高值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进行阐述,强调儿科医生未来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定义的关注。
- 刘海黄冠华
- 关键词: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儿童青少年靶器官
- 冠状动脉腔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经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STEMI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或家属意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53例)采用冠脉造影明确罪犯血管后直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试验组(55例)行冠脉造影后,即刻通过微导管于罪犯血管冠脉腔内给予10 mg重组人尿激酶原,5 min后再次推入适量造影剂观察冠脉内血流情况,而后行PCI.观察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以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即刻均无TIMI 0级患者,试验组TIMI 1~2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64%(2/55)比15.09%(8/53),P<0.05〕.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患者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0.559±0.045比0.540±0.046,3个月:0.546±0.032比0.524±0.036),LV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个月:(46.87±5.87)mm比(50.92±4.51)mm,3个月:(50.67±4.30)mm比(53.26±5.3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至出院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不良事件:15.09%(8/53)比12.73%(7/55),出血事件:9.43%(5/53)比10.91%(6/55),均P>0.05〕.结论对于实施PCI的STEMI患者,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于冠脉腔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降低血管内血栓负荷,提高患者TIMI 3级发生率,改善微循环再灌注水平,延缓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 王子超刘静张健民黄冠华
-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无复流心室重构不良心血管事件
- 中老年人群踝臂指数减低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踝臂指数(ABI)减低的发生率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入选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体检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检测ABI并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患者ABI减低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符合条件的对象1040例,男性620例,女性420例,年龄40岁~89岁,平均年龄55.65±10.39岁,男性平均56.81±11.23岁,女性平均53.93±8.64岁。ABI减低的发生率为13.3%(138/1040),其中男性为11.1%(69/620),女性为16.4%(69/420)。经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后,ABI减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女性,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结论ABI减低与心血管疾病及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病危险人群的一种无创、简单筛查手段。
- 杨晓敏孙刚丁燕程闫宏金刚黄冠华
- 关键词:踝臂指数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