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安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时空视域下轻安的美学品格与诗艺传承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轻安(梵文Prasrabdhi的意译)本为佛教术语,意指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的自在菩提。轻安作为远离粗重的境界,既是修行的时空体验,也是感动兴发诗情的文艺时空之境。文人墨客将轻安的菩提智慧纳入诗心,借用云等禅意盎然的意象吟咏轻安之美。诗艺主体以优游不迫的性情、从容无执的品格、轻旷无为的方式,通脱地将轻安的时空质地圆融于诗境,巧妙地演绎轻逸安然的美学风格。"身闲诗简淡,道生梦轻安"是诗意与悟性的人生追求,心堪任性的轻安涵化,以超达般若禅悦和诗性解放。
- 余安安
- 关键词:佛禅
- 梵呗清音的时空艺韵探微
- 2019年
- 梵者,净也。梵音,则为正觉清净之音。从广义上讲,佛教梵音包括说法、唱诵、法器、音乐等。"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各于世界,讲说正法。"(《妙法莲华经》)梵音之深,能于五浊恶世,开显诸法之实相、正觉之法门,令诸众生,破迷开悟,离染趣净,径登生死彼岸,此为梵音之最胜功德;梵音之妙,则能于法界真如,演化无量善巧,令诸众生,随类得解,欢喜轻安。就质而言,梵音,是真实之音,正觉之音,清净之音,究竟之音,解脱之音;依用而论,梵音,为彰显宇宙人生真理,化世导俗。
- 余安安
- 关键词:《妙法莲华经》清音梵呗佛教实相诸法
-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的美学意蕴与传承策略被引量:1
- 2017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其中非遗技艺中匠心独运、重道善工的"工匠精神"蕴涵了中国哲思与美学意蕴。结合当下京津冀非遗保护实践和社会精神建构的整体需要,观照传统匠人对艺、器、道的融合与平衡,弘扬非遗的古韵今风,采取了文化共蕴、精神共享、产业共赢的传承策略,可作为文化接力返本开新的重要依托。
- 余安安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意蕴京津冀
- “轻文化”现象的社会语境探析与美学反思被引量:4
- 2016年
- 当下社会审美文化呈现出一股尚"轻"的趋势,体现在小说、动漫、影视等多个文化领域,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轻"的特质。"轻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体现出互文式和语境化的特征,反映了后现代的多重症候,映射出当下消费主义的文化状况。从美学角度来看,"轻文化"是审美泛化和大众趣味权力化的产物,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对"轻文化"现象进行美学反思,进而为建构和谐健康的社会审美文化生态提供一种必要的参照。
- 余安安
- 关键词:审美文化
- 廊坊铁路遗迹文化研究
- 2019年
- 铁路作为廊坊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承载了新、老廊坊人的自我延续记忆与文化认同。一方面,它能够作为城市文化的记忆浓缩,成为自我认同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是现代廊坊人进行文化再生产的资源,在未来的廊坊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吴鹏王咏梅余安安
- 关键词:集体记忆文化建设
-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关联与协同保护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遗存,其产生与传承过程具有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共同的地域环境,代表着相似的文化记忆,体现着相似的文化气质,这构成了非遗文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三地非遗文化的沟通与合作快速升温,在产业协作、文旅合作、联合展演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整体呈现新的面貌。受限于三地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受地方保护主义等主观因素影响,京津冀非遗文化协同发展仍然面临瓶颈约束和多重障碍。突破发展瓶颈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改革京津冀非遗文化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共赢模式,促进京津冀三地非遗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 余安安
- 关键词: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
- 禅意电影的时空镜语与诗意蕴藉
- 2019年
- 宗教题材的电影,不仅贯穿着智性,还流淌着诗意。传统文化元素、禅意符号、东方情愫等在这类电影中俯拾皆是。这些思想因素、精神层面作为逻辑缘起,需要通过影视时空线索加以叙事表征:“时空线本身并不携带任何叙事,并且,似乎完全没有其他叙事对其产生扰动,但实际上,时空线却在运作过程中一体囊括了整个电影的全部有效叙事。”
- 余安安
- 关键词:电影诗意禅意蕴藉镜语宗教题材
- 论温庭筠创作的禅意审美与时空艺韵
- 2019年
- 花间鼻祖温庭筠,在专主情致中独抒性灵,诗词风格纤秾深婉,虽言凡俗之情却深隐即色即空的佛韵三昧,故能超越于色相与迷情而自有格调。具有般若智的温庭筠,能圆融佛教的时空意识和独特的生命体悟,并将其有意无意、或深或浅地流露在字里行间。温庭筠的词作借助不同的文学元素搭建虚实互摄、光阴短长、幻变绵延的立体时空境界,以蕴含深远的情思、微妙的禅意、灵动的趣味,在真俗二谛中彰显着佛性的审美特质。
- 余安安田文雅
- 关键词:温庭筠审美
- 燕赵诗僧贾岛创作的禅意与艺韵研究
- 2018年
- 燕赵诗人贾岛在艺术上造诣超凡,《贾岛推敲》《题李凝幽居》等被编入了现行语文教材之中。贾岛的诗作既传承着悲慨的燕赵精神,又能化悲为美,独树一帜。诗人对浮生幻影的感悟与追问,是全情融入悲苦世界的体现,他将至深至切的感悟寄寓于苦吟与吟苦的艺术世界,以实现人生之悲、创艺之苦、禅韵之美三者之间的诗性转换。
- 余安安
- 关键词:禅意
- 残荷禅韵的文化解读与美学观照被引量:1
- 2017年
- 残荷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世界具有超凡脱俗的价值,在它残缺的表象下潜藏了"真空妙有"的美学张力,并隐喻着"不著不染"的宗教意味。当审美主体对残荷进行法眼内视的美学观照,便能发现它既应和着无常残缺的生命共感,又象征着生住异灭的时空幻化。以荷诠佛,以禅弥缺,由清净心和出离心妙悟荷之残缺色相之外的韵致,寂而常照地超越至清凉净界,通过诗心禅韵的艺术处理和宗教升华,渐入洗净铅华、朴拙清寂的审美臻境。
- 余安安
- 关键词:残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