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15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对比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学习的学生51例资料。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后考核总成绩为(90.4±8.2)分,对照一组考核总成绩为(81.4±9.0)分,对照二组考核总成绩为(79.4±11.5)分,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22,P<0.05),而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PBL与LBL教学方法联合应用具有更优秀的教学效果。
- 刘伟马冬梅王磊磊郑君涛
- 关键词:LBL脊柱外科教学
-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9例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弓根螺钉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融合术(融合器组)治疗,比较三组的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分别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系统评价脊柱功能,定期复查X线片判断融合效果。结果弓根螺钉组在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和融合器组(P<0.05)。随访1年后,弓根螺钉组、融合器组无1例未融合,内固定组3例未融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后血沉为28 mm/h,CRP为1.36 ng/L,明显高于弓根螺钉组和融合器组;末次随访弓根螺钉组JOA评分(87.8±1.8)分,内固定组(80.1±2.9)分,融合器组为(89.1±1.9)分。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合并植骨融合术和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但是前者还具有廉价、微创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刘伟王磊磊艾买提江.苏来满马晓生胡永胜郑君涛
-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退变性腰椎不稳
- 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增高,骨折多发于胸腰椎,导致患者疼痛、活动受限、卧床不起,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简称PVP)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它可有...
- 王建秀刘伟张秀华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 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包括1~5个环接固定单元、脚腕环、脚后环、脚前环;每个环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的两边分别包括两层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结构简单,...
- 李飞王成伟赵博刘伟
- 两种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36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择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例,分别接受0.375%罗哌卡因40 ml和0.375%罗哌卡因30 ml。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阻滞的完善时间、运动阻滞程度(James评分)、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受试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01±1.09)min、(1.93±1.22)min;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9.05±3.58)min、(9.55±3.51)min;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14.7±4.3)min、(14.9±4.2)min;2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5.6%,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罗哌卡因30 ml是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容量。
- 马冬梅刘伟郑宏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
- 数字化软件测量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骨标志性指标的可靠和准确度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是复杂的三维异常结构畸形,应用二维平片以及体格检查等难以对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进行精准评估。目的:探讨数字化软件测量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14例(20足)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应用mimics软件根据负重位CT图像重建出负重状态下所需骨骼3D模型,运用3-Matic拟合出所需骨骼的中轴线,使用选择性投射功能获取负重正位、侧位及跟骨轴位图像,进行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指标测量。利用3-Matic软件测量法与常规X射线测量法对14例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测量,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研究已通过新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1)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正位片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跟骨-骰骨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侧位片跟骨-距骨角、胫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第5跖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跟骨轴位片胫骨-跟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结果说明,应用3-Matic软件测量可以精准生成所需骨骼中轴线,进而实现相关指标的精确测量,测量时可以选择性投射相关骨骼及其中轴线,消除重影干扰,测量结果稳定可靠,观察时具有直观、清晰等优点。
- 刘伟李飞李璐兵王雪王成伟
-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数字化
- 27例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神经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重...
-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谢江孟祥玉刘伟马原郑君涛田慧中
-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手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矫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颈椎Cobb角、D值和椎间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融合。[结论]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没有后纵韧带骨化,经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孟祥玉谢江马原田慧中艾尔肯.阿木冬郑君涛刘伟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
-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8例,依据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32例采用前路手术,46例采用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级、JOA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Cobb角、椎管减压程度、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前路组大出血2例、血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无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43个月,平均(29.56±10.3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均为有效的手术入路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手术创伤大,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严重的患者;后路手术创伤小,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轻及没有或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
- 舒莉吴萍胡永胜田慧中郑君涛刘伟
- 关键词: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脊髓神经损伤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 117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PV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效果,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PVP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患者疼痛情况术前较术后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围手术期疼痛的有效管理,减轻了患者痛苦。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及时准确的疼痛评估与管理,是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方法。
- 王建秀刘伟张秀华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