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莉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碘浓度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药学
  • 1篇药学监护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阴道假丝酵母...
  • 1篇阴道微生态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脂肪瘤
  • 1篇他唑巴坦钠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5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唐莉
  • 3篇邱晓晖
  • 3篇章辉庆
  • 2篇董修明
  • 1篇谭文举
  • 1篇韩雯雯
  • 1篇马东东
  • 1篇刘海燕
  • 1篇袁凤云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能谱CT增强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增强中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鉴别中价值。方法34例结肠癌患者均行全腹部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增强CT扫描,观察原发性病灶、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在碘含量值和CT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分析能谱CT增强中动、静脉标准化碘浓度参数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34例结肠癌患者术中探查共发现淋巴结504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78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426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原发性病灶、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CT能谱曲线斜率依次提升(P<0.05),而它们的平均碘含量值最高依次降低(P<0.05)。碘含量值联合CT能谱曲线斜率值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准确率(86.98%)、敏感性(87.21%)、特异性(89.83%)均高于单纯碘含量值、单纯CT能谱曲线斜率值的准确率(73.48%、74.63%)、敏感性(73.09%、73.54%)、特异性(70.18%、71.35%)(P<0.05)。结论碘含量值联合CT能谱曲线斜率值在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董修明张为马东东唐莉章辉庆邱晓晖
关键词:结肠癌淋巴结
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重度血小板减少个案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例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老年男性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患者因右足溃烂1个月入院[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较高,为571×10^(9)/L],在常规予胰岛素降血糖的同时,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每8 h 1次)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000 AⅩaIU,皮下注射),治疗12 d后PLT降至14×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考虑与上述2种药物联用有关,停用4 d后,PLT升至52×10^(9)/L,6 d后PLT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时应考虑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及临床表现,及时处理。
唐长征姚威唐莉李思光
关键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低分子肝素钙血小板减少药学监护
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42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证实,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2例中,发生在胃部21例,肠道19例,胃肠道外2例;危险程度分级:极低/低度恶性潜能8例,中度恶性潜能6例,高度恶性潜能28例。不同危险程度分级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以及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 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部位的密度以及形态可为肿瘤危险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唐莉邱晓晖董修明章辉庆王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
中药内服外用合治寒湿瘀滞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合治寒湿瘀滞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RVV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50例。西药组给予硝基咪康唑塞阴道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口服+外治联合应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3个疗程后的治愈率、临床治愈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临床治愈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3个疗程后的治愈率分别为90.00%、88.0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51.11%、13.64%,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临床治愈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48.89%、11.36%,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合治寒湿瘀滞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减少复发。
谭文举唐莉韩雯雯袁凤云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微生态中医中药
颈背部巨大纤维脂肪瘤CT及MRI征象1例报道被引量:3
2018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4岁,2007年5月发现背部有一约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未诊治。2014年开始感觉肿物逐渐增大,但不伴胀痛等不适症状,2017年6月29日到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相关病史。专科检查:颈背部一巨大肿块,如背口袋状(见图1),大小300 mm×300 mm×400 mm,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质软,基底较宽,无触痛感。
刘海燕章辉庆邱晓晖唐莉
关键词:纤维脂肪瘤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颈背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