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哲
-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 发动机油底壳的噪声分析及结构优化被引量:8
- 2013年
- 油底壳表面辐射噪声占发动机总辐射噪声的20%左右,已成为降低发动机噪声的重要制约因素。以铸铝油底壳为例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约束模态,并对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识别出油底壳的结构薄弱位置。然后采取加筋,和底部进行形状上的结构优化,得到一种油底壳的最佳结构设计方案。经计算优化后的油底壳,第一阶约束模态频率提高了56%,且在2 000 Hz内的阶数减少了3阶。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对比表明:发动机整机1 m声压级均值,在油底壳优化后,由原来的76.7 dB(A)降到75.6 dB(A),降低了1.1 dB(A),有一定的效果。
- 张宗成杨景玲张燕张燕
- 关键词:声学噪声分析优化设计
- 发动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排气通道和进气歧管;EGR回路,所述EGR回路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且出口端与所述进气歧管之间设置有稳压结构;以及EGR阀,所述EG...
- 高锋军郭倩王金友王辉张翠翠宋兆哲
- 文献传递
- 曲轴系及具有该曲轴系的车辆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系及具有该曲轴系的车辆。该曲轴系包括:曲轴;皮带轮,所述皮带轮设置在所述曲轴的端部,所述皮带轮包括:皮带轮轮毂、惯量环和设置在所述皮带轮轮毂和所述惯量环之间的扭振橡胶,所述扭振橡胶包绕于所述皮带轮...
- 高锋军徐坤杨景玲宋兆哲王金友李保东丁春生
- 文献传递
- 气柱共振和涡轮增压器喘振噪声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带来的振动和噪声的问题,在增压器进气口和中间体上进行噪声与振动测试,在增压器前、后的气体管道上进行压力脉动测试.测试发现,在发动机转速2 000 r/min,85%负荷时,出现强烈的气体共振和增压器喘振.对发生喘振的原因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共振产生在气体进入压气机叶轮之前的管道内.推测增压器发生喘振的根源为气体流动呈现轴对称旋转流状态,增压器管道内气体无法继续向前流动,导致气体回流,增压器失速.根据四分之一波长理论,在增压器压前管道上增加一个支管.测试验证表明,改进后气体共振和增压器喘振噪声均消失,增压器运转平稳,改进效果明显.
- 杨景玲张燕翟若愚宋兆哲杨日升孙书艳
- 关键词:喘振噪声
- 正时罩盖
- 本公开涉及一种正时罩盖,正时罩盖的内侧壁具有与正时系统位置相对应的正时系统安装部,正时系统安装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条第一横向加强筋,第一横向加强筋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加强固定点位,第一加强固定点位的外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加强筋,...
- 高锋军徐坤杨景玲宋兆哲王红林袁学礼
- 文献传递
- 发动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排气通道和进气歧管;EGR回路,所述EGR回路的进口端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且出口端与所述进气歧管之间设置有稳压结构;以及EGR阀,所述EG...
- 高锋军郭倩王金友王辉张翠翠宋兆哲
- 文献传递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缸体和车辆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缸体和车辆,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曲轴安装挡板,所述曲轴安装挡板包括:位于中间部分的安装部和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加强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依次相连的...
- 高锋军徐坤宁志坚宋兆哲杨景玲袁学礼
- 文献传递
- 催化器安装结构及发动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器安装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催化器安装结构和一种发动机,所述催化器安装结构包括:催化器,所述催化器包括催化器本体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催化器本体的进气口连通;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金属板冲...
- 王金友刘月普杨景玲宋兆哲
- 文献传递
- 油底壳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阐述了油底壳、油液耦合系统模态分析建模方法,对油底壳的结构模态和耦合模态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模态试验对模态结果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结构模态还是耦合模态,其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油液不会对油底壳模态振型产生大的影响,但会使油底壳的模态频率明显下降;油液质量是导致油底壳模态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油液的体积模量对油底壳模态频率影响很小。
- 陈冬冬王辉杨景玲李良宋兆哲
- 关键词:振动与波流固耦合油底壳模态试验
- 基于传递函数的发动机附件振动预测被引量:4
- 2016年
- 阐述整车异常振动噪声的排查过程,确定问题为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组件1阶共振。通过模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保证仿真模型准确性,为下一步传递函数分析提供输入。通过测试第三主轴承盖到空压机远端处传递函数,得到结构阻尼信息。采用相同阻尼值,对空调压缩机支架更改前后传递函数进行对比,改进后第1阶模态共振频率提高,同时幅值也有降低。对改进后样件进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在默认激励保持不变基础上,可通过传递函数来间接反应最终响应结果,从而验证可以利用传递函数对发动机外附件振动进行预测。
- 刘丹王辉宋兆哲杨景玲
- 关键词:振动与波传递函数模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