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先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板蓝根多糖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21年
- 探讨板蓝根多糖(IRPS)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防治效果。将180只12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板蓝根多糖预防组,病毒对照组,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鸡于15日龄接种IBV-M41病毒液0.2 mL。比较用药前后试验鸡的临床症状、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评价板蓝根多糖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预防组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攻毒组(P<0.05);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预防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分别为90.00%、86.67%、93.33%;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预防组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同时,板蓝根多糖可促进感染鸡的免疫器官发育,显著提高感染鸡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说明板蓝根多糖对鸡传染性支气管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 李晓魏悦王学方宁二娟王浩张丽先
- 关键词:板蓝根多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 基于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同时定量的野菊花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质量评价模式及其在野菊花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建立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通过TCMYS指纹图谱软件对不同产地野菊花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中12个共有色谱峰进行指认,采用外标法对12种成分进行定量。结果 21批次野菊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分类趋势,标定了17个共有峰,其中12个共有峰被指认为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和金合欢素,外标法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6),加样回收率均在95. 84%~102. 46%之间,RSD <2. 72%。结论 HPLC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多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可靠,为野菊花全面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张丽先李自红李自红魏悦李飞飞魏悦李智宁李飞飞陈欣
- 关键词:野菊花指纹图谱
- 基于UPLC-MS/MS技术测定药材中川楝素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建立并验证一个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测定药材中的川楝素,供试品经甲醇水浴回流提取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以乙腈-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30℃,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模式,选择离子监测(SIM),用于定量的离子为573.1.结果显示,川楝素在42.73~2 136.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34%~106.5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3%,最低检出限(LOD)为0.92 mg/kg,最低定量限(LOQ)为3.05 mg/kg,稳定性较好.说明所建方法能够高效快捷地对川楝素进行测定,且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川楝子、苦楝皮中川楝素的定性定量测定,也为其新制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方法参考.
- 李智宁范毅李自红李飞飞宋梦娇曹静亚张丽先宁二娟魏悦
- 关键词:川楝素UPLC-MS/MS川楝子
- 银翘柴黄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2017年
- 目的建立银翘柴黄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银翘柴黄颗粒中金银花、柴胡、黄芩及甘草,HPLC测定连翘酯苷A的含量。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未见干扰。含量测定连翘酯苷A在0.029 6~0.47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1.18%。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能够有效控制银翘柴黄颗粒的质量。
- 张丽先张丽先王学方李晓李自红曹静亚李晓宁二娟宋梦娇李自红
-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RP-HPLC法同时测定裕丹参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裕丹参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共8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 8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103.89%,RSD<2.5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
- 高丽刘暖毛秉豫杨雷丁生晨张丽先
- 关键词:裕丹参RP-HPLC活性成分
- 不同产地生姜、干姜挥发油组分特征分析被引量:21
- 2020年
- 采用水蒸馏法分别提取来自5个省份不同区域的干姜和生姜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不同产地干姜和生姜提取的精油得率及化学成分,筛选出主成分,比较生姜发汗前后以及干姜片粉碎前后精油差异化成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生姜和干姜挥发主成分有明显差异,但是提取出的主成分基本一致,含量不同,其中桉树脑可作为鲁姜特征标识物,乙酸香叶酯可作为豫姜的特征标志物;此外,生姜发汗前后及干姜粉碎前后会导致某些成分缺失或富集,且干姜片粉碎后提取精油得率较高。
- 李智宁魏悦曹静亚王学方李晓范毅马艳妮张丽先李飞飞
- 关键词:生姜干姜气相色谱-质谱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12个成分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12个成分,验证此方法在野菊花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采用Nucleodu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35℃。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该成分与5-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再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30批野菊花中12个成分含量,比较2种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12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7.0~102.0%之间,30批野菊花中12个成分含量测定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30批野菊花中5-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含量范围分别为0.015~0.368、5.464~55.199、0.023~0.474、0.020~0.313、0.194~2.491、0.058~1.049、0.654~13.395、0.705~9.379、0.526~32.614、0.149~0.762、0.087~0.305、 0.014~1.529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行,节约对照品及检测成本,可以作为野菊花药材多指标成分测定质量控制方法。
- 张丽先范毅范毅李飞飞魏悦
- 关键词:相对校正因子野菊花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金合欢素
- 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毒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研究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急性毒性实验以预实验的最高剂量组25.0 g·kg^-1,设为试验高剂量组进行实验。长期毒性实验分为四个组,即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0,12.5,6.25 g·kg^-1)与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20只,雌雄各半,每周给药7 d,连续给药30 d,观察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胃给药后14 d内未见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口服连花柴芩可溶性粉LD50>25.0 g·kg^-1。按照毒理学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口服LD50>5000 mg·kg^-1时为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中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对SD大鼠灌胃给药,所有检测指标未出现因给予受试物而引起相关的毒性变化,且未发现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目标脏器。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口服给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李晓王学方王学方张丽先范毅张丽先曹静亚
- 关键词: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 连翘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制备连翘标准汤剂并进行其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根据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6批连翘标准汤剂,以连翘苷、连翘酯苷A作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指标成分转移率与出膏率,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16批连翘标准汤剂进行测定,建议连翘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13.61%~25.27%;连翘苷转移率范围58.61%~100.00%;连翘酯苷A转移率范围27.88%~51.78%。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标定了共有峰10个,分析确认了6个色谱峰,分别为forsythensideF(3号峰),连翘酯苷I(4号峰),(+)松脂醇-4-01B-D-吡喃葡萄糖苷(5号峰),连翘酯苷A(6号峰),连翘苷(7号峰)和连翘脂素(10号峰)。采用特征峰评价模式,以峰7作为s峰,规定上述6个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47,0.52,0.67,0.71,1.00,1.27。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连翘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特征性强,可为连翘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曹静亚曹静亚李晓魏悦张丽先李智宁魏悦陈玲
- 关键词:连翘指纹图谱转移率出膏率连翘苷
- 大卫颗粒的质量标准提高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提高大卫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制剂中连翘、金银花、柴胡及甘草进行薄层色谱(TCL)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制剂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连翘、金银花、柴胡及甘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228~52.28(r=0.999 9)、5.92~59.20(r=0.999 8)、6.816~68.16μg·mL^(-1)(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4%(RSD=0.44%,n=6)、99.07%(RSD=0.79%,n=6)、101.30%(RSD=0.62%,n=6)。结论:该研究所建标准定性定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大卫颗粒的质量控制。
- 李晓王学方王学方李飞飞张丽先魏悦
- 关键词:薄层色谱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