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C-MS测定血清胆固醇及其标志物前处理条件正交试验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GC-MS测定血清胆固醇及其标志物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并对最优试验方案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L_(16)(2^(11))正交设计对影响GC-MS测定血清胆固醇及其标志物前处理的3个关键步骤共7个因素——皂化(KOH-乙醇浓度、皂化温度和时间)、萃取(正己烷用量)和衍生化(衍生化温度、时间和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前处理条件组合如下:KOH-乙醇溶液浓度为1mol·L^(-1);皂化温度70℃;皂化时间60min;萃取剂用量2mL;衍生化温度70℃;衍生化时间60min;衍生化试剂用量100μL。所建方法准确性和精密性良好,方法学评价指标优于文献报道。
- 张钰王栋芳曹冰罗世恒刘雅琼黄宁华闫赖赖王京宇
- 关键词:GC-MS正交试验胆固醇标志物前处理
- 呼吸道Hg、I、Mn和Sr染毒大鼠外周血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呼吸道染毒后大鼠血液不同组分(全血、血浆、红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g、I、Mn和Sr含量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受试组,采用4种元素(Hg、I、Mn、Sr)的混合溶液气管滴注染毒,连续染毒10天后股动脉取血。用Percoll液分离血液,分别收集血浆、红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全血及血浆、红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中4种染毒元素的含量。结果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全血与血浆中元素浓度均呈升高趋势;红细胞中Mn、Sr元素浓度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I元素浓度均呈升高趋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n、I元素含量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结论全血和血浆中4种元素含量受到呼吸道染毒剂量的影响,而红细胞和PBMC中部分元素含量则较少受呼吸道染毒剂量影响。
- 孙璇张钰文华闫赖赖曾静解清王京宇
-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5种非必需微量元素定量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多种非必需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频数匹配(匹配因素为年龄和性别)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2009-03-31-2010-03-31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及安阳农村地区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定量检测其血清中15种非必需微量元素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估计各元素的不同水平对食管癌患病风险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元素间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和100名对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中浓度组为参照组,未调整其余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和食管癌家族史)时,血清铋(Bi)、汞(Hg)、铊(Tl)和铀(U)的高浓度组,以及硼(B)、钛(Ti)、锗(Ge)、铷(Rb)、铯(Cs)和钍(Th)的低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升高,P<0.05;血清Bi低浓度组食管癌患病风险降低,P<0.05。而锂(Li)和饰(Ce)低浓度和高浓度组的食管鳞癌患病风险均升高,P<0.05。调整上述因素后,血清Bi、Hg、Tl和U高浓度组,以及B、Ti、Ge、Rb、Cs和Th低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升高,P<0.05;血清Bi低浓度组,以及La高浓度组,其食管癌患病风险降低,P<0.05。Li和Ce低浓度和高浓度组的食管鳞癌患病风险均升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病例组元素间相关关系较对照组有所减弱,且部分元素间的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反转。结论人体内多种血清非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部分有害元素越高,有抗癌活性的有益元素越低,则食管鳞癌患病风险越高。
- 王栋芳闫赖赖卢庆彬文华徐瑞平张立新张钰刘多见王京宇刘雅琼
- 关键词:食管肿瘤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