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多多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子舌
  • 1篇电子舌技术
  • 1篇絮凝
  • 1篇涩味
  • 1篇食用
  • 1篇柿果
  • 1篇柿石
  • 1篇柿子
  • 1篇胃结石
  • 1篇胃柿石
  • 1篇结石
  • 1篇风险分析
  • 1篇感官
  • 1篇感官评价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3篇李春美
  • 3篇陈多多
  • 2篇彭进明
  • 1篇李梦丽
  • 1篇孔慧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医学争鸣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柿单宁制品涩味评价模型建立被引量:10
2016年
为建立一套能准确评价单宁类及其制品涩味的方法,本研究综合比较了感官评价法与化学沉淀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子舌等表征单宁酸涩味的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通过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关联,电子舌能较好地将涩味与感官分析结合起来,且传感器响应值和感官评价值相关性好,呈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选择电子舌作为检测涩味强度的方法。通过建立感官评价值和电子舌响应值的关系,得到涩味感官评价值和电子舌传感器响应值ZZ、BB、CA之间的多元线性方程,表达式为:涩味评价值=276.135-0.135ZZ-0.133BB+0.164CA(以2 g/L明矾涩味强度记为100,以蒸馏水涩味强度记为0)。采用此模型检测单宁及其制品的涩味,预测值和实际感官评价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客观评价单宁及其制品的涩味,对完善涩味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陈多多孔慧彭进明李春美
关键词:电子舌感官评价
食用柿果后形成“胃柿石”的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从不同角度评估每日食用柿子后胃结石的形成风险,采用浊度法、离心法以及透射电镜研究柿单宁和食物成分在模拟胃环境中的絮凝情况,并在动物体系内通过胃解剖观察、胃功能分析和组织学检查来评价柿果食用后“胃柿石”的形成风险。在模拟胃液体系中证实,柿单宁与食物成分的絮凝作用不能等同于其结石形成风险。在动物体系中,SD大鼠持续30 d摄入柿子后,经胃部解剖均未观察到结石,并且胃分泌功能和胃病理特征无明显变化。此外,志愿者试验和产区问卷调查进一步证实,健康成人每天食用2个柿果(400~500 g)未出现胃结石。综合而言,本研究初步证实健康成人每日食用2个柿果不会导致胃结石。
彭进明陈多多陈多多王瑞丰张亚杰李春美
关键词:柿果絮凝胃结石
对柿结石认识误区的思考被引量:1
2017年
对于"吃柿子得结石"的观点,本文对现有柿结石患者的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柿结石可能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利用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对现有观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吃柿子得结石"的观点与现有理论有许多冲突之处。指出通过进一步科学实验探明柿结石的本质,明确柿结石与食用柿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只有科学认识柿结石,纠正关于食用柿子的传统偏见和误解,才能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食用柿果及柿子产品,充分发挥柿果的营养作用,促进我国柿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梦丽陈多多李春美
关键词:柿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