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慧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3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对ABO血型不容肾移植受者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单中心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对比研究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2月ABOi-KT术前36例单纯DFPP和27例单纯PE受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每次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 DFPP组和PE组分别进行了98次和82次治疗;DFPP和PE治疗后血型抗体效价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DFPP和PE均显示出对高效价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DFPP对效价≥32组IgG抗-A、IgG抗-B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PE治疗对效价≥32组IgM抗-A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整体上,DFPP和PE对不同类型抗体去除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当效价≥32时,DFPP和PE均显示出对IgM类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E更为明显;PE对抗-A抗体去除效果优于DFPP,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当效价≤16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G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当效价≥32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M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的去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和PE均可显著降低血型抗体效价,两种方法均对高效价抗体去除效果较好。除PE对低效价IgG抗-A和高效价IgM抗-A抗体去除效果较DFPP好外,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 杨昊 董树岭 杨乾坤 韩月 王书亚 靳慧芳 郑露 唐悦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肾移植 抗体效价 CisAB血型的血清学鉴定及分子遗传学研究——附1例报告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罕见的CisAB血型,并调查其家系,以期探讨稀有血型CisAB的血清学特点,遗传学特性和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筛查该家系3代共6例标本的血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进行基因定型,采用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作DNA序列的分析。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发现6名家系成员中,正反定型不相符3例:先证者表型为A_2B_x,其母亲为A_2B,其胎血为AB型;基因型分型结果分别为CisAB01/O01,CisAB01/B101,CisAB01/O01。DNA序列分析:CisAB01/O01第6外显子261缺失G,第7外显子467C>T、803G>C;CisAB01/B101第6外显子297A>G,第7外显子467C>T、796C>A、803G>C。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以用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基因测序更能准确确定患者的血型。 杨乾坤 靳慧芳 吕先萍 刘爱萍 唐金玲关键词:基因分析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32和miR-2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32和miR-21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PBMC中的总RNA,运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24例健康人及48例SLE患者PBMC中miR-132和miR-212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中miR-132相对表达量为1.72±0.071,与健康人对照组0.99±0.0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1,P=0.000)。健康人和SLE患者miR-21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0.99±0.020和1.03(0.982,1.048),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1.302,P=0.19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中miR-132的表达量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以及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0和0.526,P均<0.05);而miR-212的表达量与抗dsDNA抗体(r=0.106,P=0.474)和SLEDAI(r=0.005,P=0.973)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miR-132在SLE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SLE的致病过程。 靳慧芳 秦东春 赵涌关键词:微小R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11例患者(重型4例,危重型7例)接受COVID-19 CP输注,输注前后进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动脉血血气分析、炎症相关指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重型患者4例从确诊到输注COVID-19 CP的时间为10~25 d,输注后1~2 d咽拭子核酸全部转阴。危重型患者7例从确诊到输注CP的时间为13~24 d,5例输注后2~5 d咽拭子核酸转阴,2例核酸未转阴者分别于输注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亡。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输注后24和(或)48 h,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升高,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结论:COVID-19 CP治疗可以使核酸转阴,改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 邵明 杨乾坤 李建斌 朱伟涛 靳慧芳 赵言腾 王静 孔永奎 谢莹 吕先萍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杜春红 胡俊华 张元 宫济武 周俊 孟芹 刘娟 杨江存 桂嵘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秦莉 苏舒 马金旗 蔡鹃 靳慧芳 张琦 张俊 曹荣祎 李喜莹 王鹏关键词:核酸扩增技术 DNA 术前/输血前筛查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检测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胡俊华 秦莉 刘娟 马兴焕 孟芹 王鹏 杨江存 桂嵘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苏舒 马金旗 张元 蔡鹃 靳慧芳 张琦 张俊 曹荣祎 韩冰 宫济武 周俊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中国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976元为WTP阈值,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04953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208059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731元/QALY,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722元/QALY,核酸筛查与免疫学筛查的增量效果比为45591元/QALY。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214.53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乙型肝炎核酸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132.18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丙型肝炎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核酸筛查策略能获得更多的成本效果。与对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无筛查策略比较,无论是核酸筛查还是免疫学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果。 苏舒 张琦 王鹏 桂嵘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秦莉 牛佳萌 邢莉莉 张蕾蕾 马金旗 胡俊华 张元 蔡鹃 靳慧芳 张俊 曹荣祎 宫济武 杨江存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核酸 成本-效果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42-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142-3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患者中RA活动期患者、骨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并提取总RNAs;运用茎环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4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OA组比较,RA患者PBMC中miR-142-3p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OA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其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RA患者PBMC中miR-142-3p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0.646,P<0.01),而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无相关性。结论 miR-142-3p在RA患者PBMC中的表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 赵涌 靳慧芳 韦利强 彭梦乐 朱涛 秦东春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isAB03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分子对接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1例罕见的cisAB03亚型的研究,探讨关键氨基酸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影响糖供体和受体结合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血型表型,直接测序方法鉴定基因型,转移酶同源建模后进行UDP和H糖链的对接,分析突变后糖基转移酶结构差异对底物结合的影响,最后利用细胞体外表达实验间接验证突变后糖基转移酶合成产物的效率。结果:血清学鉴定表型为cisAB,基因测序显示患者基因型是ABO*cisAB.03/O.01.01,同源建模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isAB03糖基转移酶p.Pro234Ser突变导致Met266结构朝向改变,分子对接后表面显示呈现催化活性中心结合凹槽结构改变,更有利于UDP-GalNAc加成到H抗原。细胞体外表达实验证实cisAB03合成的A抗原强于B抗原。结论:p.Pro234Ser突变是形成cisAB03糖基转移酶双功能活性的关键位点。 孔永奎 杨乾坤 王书亚 靳慧芳 吕先萍关键词:ABO亚型 基因测序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Bel亚型新等位基因c.620T>C 1例的分子研究 2024年 目的对1例ABO血型Bel亚型新等位基因(c.620T>C)先证者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揭示该突变对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GTB)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1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就诊的1例先证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表型的鉴定,接着对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进一步采用单倍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测序,最后用Modeller软件对突变的GTB进行同源建模,并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对GTB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表型为Bel亚型,直接测序发现了1个新的突变位点c.620T>C,导致多肽链发生p.Leu207Pro氨基酸替换。结合单链测序,最终确定基因型为ABO*BELnew/ABO*O.01.02。蛋白质三维结构建模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脯氨酸与p.Gly272之间的1条氢键距离变大,另1条氢键消失。结论上述研究鉴定出1例新的B等位基因突变c.620T>C(p.Leu207Pro),该突变影响了GTB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酶的活性减弱导致了B抗原表达减弱,血清学表现Bel亚型。 刘欣 靳慧芳 王书亚 谢莹 刘雪 陈李影慧 孔永奎关键词:ABO血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