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瑛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吡啶
  • 1篇吡啶环
  • 1篇喹啉
  • 1篇离子交换纤维
  • 1篇介质
  • 1篇介质阻挡
  • 1篇反应动力学
  • 1篇放电处理
  • 1篇废水
  • 1篇废水实验
  • 1篇DBD
  • 1篇除砷
  • 1篇AS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篇韩瑛
  • 1篇曹志荣
  • 1篇邓慧萍
  • 1篇余秋梅
  • 1篇刘振中
  • 1篇刘建伟
  • 1篇杨长河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工业水处理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离子交换纤维除As(Ⅴ)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研究比较了几种吸附材料的除As(Ⅴ)性能,结果发现,颗粒活性炭的除As(Ⅴ)效果较差,活性氧化铝对As(Ⅴ)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离子交换纤维(IEF)除As(Ⅴ)的效果最好。作者着重研究了IEF除As(Ⅴ)的吸附等温线和反应动力学,考察了pH、共存阴离子对IEF除As(Ⅴ)的影响。研究发现,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要好于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IEF的除As(Ⅴ)潜力较大,在As(Ⅴ)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时,其吸附As(Ⅴ)的能力达285mg/g。pH偏酸性有利于吸附的进行。但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砷的吸附,通过负载铁到IEF上,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且总的吸附As(Ⅴ)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刘振中邓慧萍韩瑛李越
关键词:除砷离子交换纤维反应动力学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含喹啉废水实验被引量:19
2010年
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难题,提出一种以流动的待处理废水作为接地极的新型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对模拟喹啉废水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不同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作用时间及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喹啉降解程度的影响,并对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液质联用分析,初步推导喹啉的降解途径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法可使水中喹啉有效降解。外加电压越大或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在喹啉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放电间距8mm,放电电压U=9kV,电源频率10kHz,中性条件下,放电处理150min时,溶液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高达100%。喹啉废水降解过程中主要的中间产物为5-羟基喹啉或8-羟基喹啉、5,8-二羟基喹啉、2,3-吡啶二甲醛、2,3-吡啶二酮酸,表明喹啉分子中的吡啶环被打开。以待处理废水为接地极的反应器结构,利用强电场力作用下的液面锥形突起强化局部电场,使空间放电增强,产生更多的活性成分(.OH、eaq、.O、H2O2、O3等);同时,液面的激烈紊动大大增强了传质效果,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率。
杨长河余秋梅刘建伟曹志荣韩瑛
关键词:喹啉吡啶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