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康 作品数:6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的手术治疗选择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一期手术矫正脱位的同时是否矫正髌骨高位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07—2015-06收治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5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髌骨外侧单侧脱位,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24例行手术矫正髌骨脱位和髌骨高位,常规组27例只矫正髌骨脱位。随访时记录术后3、6、12、36个月的Lysholm、Kujala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获得36~41个月,平均38.9个月的随访;常规组获得36~43个月,平均39.5个月的随访;随访时2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患肢无明显肌肉萎缩,查体无髌骨脱位,髌骨轨迹正常,髌骨恐惧征阴性。术后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和Kujala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3、6个月时2组Lysholm、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Kujala评分比常规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高位,手术同时矫正脱位和髌骨高位,术后中期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更高,患肢膝关节功能好,患者满意度高,长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小康 韩守江 仝超 张合 王斌 张元华双束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退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对比双束自体肌腱和单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9例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使用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86例(double-bundle reconstruction with allograft,DB-AL);使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83例(double-bundle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graft,DB-AU);使用自体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80例(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with allograft,SB-AU)。术后记录3、12、36个月KT-1000值、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Uation For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36个月行X线检查评估膝骨性关节炎以及前内侧束、单束重建后骨道扩大情况。结果术后KT-1000值,3组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3组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在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移试验3、12、36个月随访,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B组阳性例数均多于DB组(P<0.05)。术后3组36个月骨关节炎X线分级、股骨骨道扩大、胫骨骨道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束异体肌腱和双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以获得良好前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膝关节退变和骨道扩大例数均明显少于单束重建。 张合 赵洪波 曹成明 李江涛 高小康 韩守江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 关节镜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 张合 韩守江 赵洪波 王斌 田凤芹 张昭军 李江涛 高小康 曹成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项目属于医疗卫生科学技术领域。
2.立项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竞技体育的开展,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成逐年上升趋势,各种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这以达成共识,但由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特殊...关键词:关键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方法 关节镜 3D打印截骨导板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1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0例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导板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截骨(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以及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4(24~29)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导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短,术后力线偏差比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与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损伤,下肢力线矫正更精确。 高小康 韩守江 张元华 张合 王斌 周会岭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畸形 3D打印个性化截骨模板在TKA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模板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10—2016-05诊治的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模板行TKA手术治疗(模板组),13例行常规TKA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患肢未发现明显肌肉萎缩。与常规组比较,模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48 h引流量更少,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股胫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使用3D打印截骨模板进行截骨时更精确,截骨后假体与股骨侧和胫骨侧贴伏更为良好,下肢力线恢复更满意,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创伤。 高小康 仝超 韩守江 张合 王斌 张昭军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单束一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膝关节PCL损伤患者的资料,采用关节镜下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PCL。术后随访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表以及KT-2000值。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MRI检查提示重建PCL位置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不适主诉,关节稳定,功能良好。术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KT-2000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加Intrafix重建PCL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明显改善膝关节后向稳定性等优点。 张合 韩守江 王斌 张昭军 李江涛 高小康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