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烽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盆腔
  • 2篇肿瘤
  • 2篇CT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模态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表现分析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诊断及鉴别诊...
  • 1篇诊断准确率
  • 1篇腮腺
  • 1篇腮腺腺淋巴瘤
  • 1篇神经鞘瘤
  • 1篇女性
  • 1篇女性盆腔
  • 1篇盆腔肿瘤

机构

  • 6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刘烽
  • 2篇叶成斌
  • 2篇许亚晔
  • 2篇孙运国
  • 2篇戚婉
  • 1篇杜灏蓝
  • 1篇潘海静
  • 1篇黄成华
  • 1篇周振寿
  • 1篇林晓南

传媒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盆腔良性神经鞘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8年
目的:探讨盆腔内良性神经鞘瘤MRI的表现,分析并总结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盆腔良性神经鞘瘤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骶前,1例位于闭孔区,2例位于髂窝,1例位于膀胱上方腹膜后;1例表现为多发,其余9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纺锤状改变;边界清楚,无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部分表现为囊变区不强化,周边实性区强化,呈"靶"征;部分表现为实现部分强化,强化明显区与不明显区相互夹杂。结论:盆腔神经鞘瘤较为罕见,盆腔内单发的、边界光滑的、位于骶前的肿块,肿瘤标志物阴性,需考虑神经鞘瘤的可能,MRI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盆腔常见肿瘤的鉴别有所帮助。
刘烽孙运国
关键词:盆腔肿瘤神经鞘瘤MRI
CT直接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CT直接增强表现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3例,分析术前CT影像学资料同术后病理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的敏感度为100%(63/63),准确性为73.01%(46/63),N分期的敏感度为86.66%(39/45),准确性为73.01%(46/63),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Kappa=0.591,P=0.000〈0.05),N分期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Kappa=0.588,P=0.000〈0.05)。结论术前cT直接增强扫描可以有效判定结肠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能较准确地进行临床TNM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许亚晔戚婉叶成斌周振寿刘烽杜灝蓝黄成华林晓南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结肠癌TNM分期
韦尼克脑病17例3.0T MRI多模态功能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韦尼克脑病(WE)的高场磁共振(3.0T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提高WE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WE 17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其3.0T MRI T1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以及治疗前后影像改变对比分析。结果:WE病灶在中线两侧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中央导水管周围、第三脑室旁及内侧丘脑,T1WI呈稍低信号13例(76.4%),等信号4例(23.5%);T2WI呈等信号3例(17.6%),呈稍高或高信号14例(82.4%),T2FLAIR序列中呈高或稍高信号15例(88.2%),等信号2例(11.8%);DWI呈稍高信号12例(70.6%),高信号5例(29.4%)。经治疗症状改善后,病灶异常信号消失或DWI于b值1000上信号明显减低。结论:3.0TMRI检查可为WE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DWI(b值1000)信号改变有助于病灶显示,且可用于WE的预后判断。
叶成斌张小镇戚婉许亚晔刘烽
关键词:韦尼克脑病高场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发现其特征性的改变。结果 27例患者总病灶数35个,单侧单发21例21个病灶,单侧多发4例10个病灶,双侧多发2例4个病灶; 35个病灶中,29个(23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6个(4例)位于非后下象限。肿瘤形态呈圆形12例,呈卵圆形7例,呈浅分叶状8例;肿瘤直径0. 9~3. 8(2. 4±0. 9) cm。病灶密度呈现为均匀软组织12个,呈现为明显囊实性混杂13个,呈较为均匀的软组织10个。CT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出现在33个病灶中;在静脉期,强化表现为轻度的病灶2个。包膜强化未明显出现在肿瘤中7例,均边界清晰;动脉期包膜强化出现在肿瘤中20例,其中缺乏清晰的肿瘤局部边界8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腮腺腺淋巴瘤时,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医生应对其CT表现准确掌握,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以提升诊断鉴别准确率。
刘烽
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多层螺旋CT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MRI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诊疗的肺部结节的患者70例,予以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这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当b=600 s/mm^2时,肺良恶性结节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96.43%,阳性预测值为97.44%,阴性预测值为87.10%。结论: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孙运国刘烽潘海静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肺结节
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CT与MR两种检查方式用于临床诊断评估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CT与MR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诊断结果展开研究对比。结果:CT、MR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9.06%,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R增强扫描后,宫颈癌体积不规则增大,信号呈现不均匀分布,T1、T2段显示长信号,子宫内膜MR影像显示子宫内膜呈现不规则增厚,在一定程度上,累及侧壁增厚;子宫内膜CT影像显示,子宫内膜体积增大现象突出,部分患者子宫内膜存有积液。原发性卵巢癌边界模糊,分布不均。盆腔周围有大量钙化和钙化转移,多数患者甚至出现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和淋巴结转移瘤,CT检查卵巢转移瘤为密度不均和腹水等临床影像学特征。结论:MR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定位准确,定性价值高等应用优势。钙化性转移诊断中CT具有显著优势,应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杜灏蓝兰鹏刘烽
关键词:CTMR诊断准确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