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引流显影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中,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手术中淋巴引流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行荧光腔镜MIE入组患者120例,术前均行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ICG黏膜下注射,分为ICG注射浓度对比组(ICG浓度对比组)39例和ICG注射间隔时间显影组(ICG间隔时间组)81例,观察比较两组淋巴引流的显影效果。结果:(1)ICG浓度对比组:ICG低浓度(2.5 mg/mL)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较高浓度(5 mg/mL)更易染色成功(P=0.001)。(2)ICG间隔时间组:胃镜下自ICG溶液(2.5 mg/mL)注射至荧光腔镜MIE的间隔时间会影响淋巴引流成像效果。ICG最佳显示间隔时间为143 min,其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9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95~0.995(P<0.001)。结论:ICG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可用于荧光腔镜MIE术中的淋巴引流成像。低浓度ICG(2.5 mg/mL)术前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可获得较高的染色成功率;胃镜下ICG注射到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与成像效果有关,最佳时间间隔为143 min。
- 樊怿辉田晓锋居冠军施民新刘雷夏小春戴文成陈一彪李庭华潘静陈赛华
- 关键词:食管癌吲哚菁绿
- 营养支持链式管理在胃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支持链式管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营养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患者162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2例(2021年6—12月入院)、干预组80例(2022年1—6月入院)。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营养管理,干预组实施营养支持链式管理,术后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知信行水平。结果干预组术后1个月总蛋白<60 g/L占比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4.63%;干预组术后1个月白蛋白<35 g/L占比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3.41%;干预组术后1个月体质量指数(BMI)正常范围者占比83.75%,高于对照组的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个月营养知识、支持态度、支持行为维度得分以及营养知信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营养支持链式管理能有效增加患者营养摄取量,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升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和生活质量。
- 周晓梅陈赛华王鼎肖婷刘雷
- 关键词:围术期营养支持链式管理胃癌知信行模式
- Q法自牵引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Q法自牵引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Q法自牵引技术)89例和对照组(标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9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剥离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1例(1.12%),对照组复发3例(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GQOLI-74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法自牵引技术能够优化早期食管癌ESD手术操作,其治疗效果与传统ESD术式相当,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王青刘雷谢鹏飞
-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
- 术前PC方案对肺癌基因Bcl-2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Bcl-2和Beclin-1基因在Ⅲa期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术前PC化疗方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40例Ⅲa期肺腺癌患者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术前PC方案化疗对Bcl-2和Beclin-1基因表达水平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研究Bcl-2和Beclin-1基因表达水平与PC方案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仅与肿瘤分化有关(P=0.027);Bcl-2和Becli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01)。经过PC方案化疗后,Bcl-2表达水平下降,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DFS时间与区域淋巴结转移(P=0.025)、肿瘤分化(P<0.001)、Bcl-2表达水平(P<0.001)、Bcline-1表达水平(P=0.038)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DFS只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3),而与Bcl-2和Bcline-1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对于Ⅲa期N2型肺腺癌患者中的Bcl-2(+)Beclin-1(-)患者术前PC方案能显著影响Bcl-2的表达从而影响患者的DFS时间(P<0.05)。结论:利用新辅助PC方案术前化疗可以影响肺腺癌组织中Bcl-2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影响患者DFS生存时间。
- 黄向华陈橼张一心刘雷施民新沈飚陈赛华
- 关键词:肺腺癌新辅助化疗BCL-2BECLIN-1
- 咪达唑仑在肺癌合并肺气肿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肺癌合并肺气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肺气肿患者19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7)、咪达唑仑组(n=98)。对照组采用0.5μg·kg^(-1)舒芬太尼、0.15 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丙泊酚1 mg·kg^(-1)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后,静脉泵注0.1 mg·(kg·h)^(-1)丙泊酚、0.3μg·(kg·h)-1瑞芬太尼、0.15 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0.05 mg·kg^(-1)咪达唑仑。比较两组麻醉开始时(T0)、脑电双频指数(BIS)<75(T_(1))、插管后(T_(2))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R逐渐升高,咪达唑仑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AP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变化幅度大,咪达唑仑组变化幅度小,两组HR、MAP组间、时间以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SpO_(2)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交互=5.025,3.841,0.314,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下降,且咪达唑仑组[(24.98±0.92)分]高于对照组[(23.78±0.82)分](t=9.611,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重组人趋化因子8水平均升高,且对照组[分别是(18.65±3.16)pg·mL^(-1)、(16.17±3.18)pg·mL^(-1)、(26.33±4.21)pg·mL^(-1)、(73.28±11.65)ng·mL^(-1)]高于咪达唑仑组[分别是(15.31±2.83)pg·mL^(-1)、(11.36±2.58)pg·mL^(-1)、(18.79±3.93)pg·mL^(-1)、(67.42±10.17)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77,11.604,12.929,3.743,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0%vs 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5,P>0.05)。结论咪达唑仑对肺癌合并肺气肿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可减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
- 朱珊张艳梅曹汉忠王浩然刘雷张慧康培培
- 关键词:咪达唑仑肺癌肺气肿
-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dentity-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ICFS)对纳入的患者实施术后疲劳状况的评估,然后将患者分为POFS组(n=34)和非POFS组(n=46)。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FS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的ICFS总分为(82.21±6.64)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7.34±4.11)分(P<0.05),且日常活动、精力、活力、注意力和疲劳维度5个维度评分也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80例患者术后发生POFS为34例,发生率为42.50%。单因素分析显示,POFS组年龄显著大于非POFS组(P<0.05),POFS组术前合并焦虑或抑郁、睡眠障碍、低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POFS组(均P<0.05),POFS组术前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350 m比例显著高于非POFS组(P<0.05),POFS组麻醉时间显著短于非POFS组(P<0.05),POFS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OFS组(均P<0.05),POFS组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显著低于非POF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焦虑或抑郁、低蛋白血症、术前6MWT距离<350 m、麻醉时间短、术后血清CRP水平高均是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POF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POFS发生率较高,且与术前焦虑抑郁情绪、低蛋白血症、6MWT距离过短、麻醉时间偏短和CRP水平偏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此类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以降低POFS发生率。
- 王鸿伟胡敏刘雷
-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手术术后疲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