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欢 作品数:8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基于改进Sammon映射的辐射源个体特征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Sammon映射算法将特征数据从高维映射到低维可视空间,并保持了高维空间中数据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对数据特征的有效性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研究。利用自组织映射对特征数据的样本数量进行压缩预处理,降低Sammon算法的计算量,由此提出了改进型的SOSammon算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改进算法速度上优于原始算法,能够较好显示个体特征的散布特性。 周凌岚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可视化 降维 基于局部相位多项式逼近的脉内无意调频估计 2012年 针对电子侦察中所遇到的脉内无意调频(Unintentional Frequency Modulation on Pulse,UFMOP)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局部多项式逼近(Local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of Phase,LPAP)的瞬时频率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窗,通过对窗内信号的相位进行局部多项式逼近来估计该窗中心时刻的瞬时频率。为确保LPAP法的有效性,所确定的时间窗长度须尽可能实现估计偏差和方差的折中。本文在比较分析置信区间交集(Intersectionof Confidence Intervals,ICI)与范-吉布斯带宽选择(Fan and Gijbels’s Bandwidth Selection,FGBS)两种经典窗长选择算法的基础上,选择更适于无意调频估计的FGBS算法用于LPAP法进行自适应窗长选择。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脉内无意调频的估计性能优于其他算法,同时也验证了有关窗长选择算法的分析结论。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特定辐射源识别 基于星载干涉仪测向的辐射源定位综合算法 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卫星多次观测定位点的估计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先验知识的定位点综合算法。该算法首先分析了星载干涉仪测向体制的定位精度,并基于此提出利用定位误差协方差矩阵对定位点进行加权综合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刘海军 叶浩欢 柳征 周一宇关键词:无源定位 相位干涉仪 辐射源 基于自适应步长选择的周期格型线搜索估计 被引量:2 2012年 稀疏、含噪观测条件下周期点过程的周期估计是一个经典的信号处理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格型线搜索(LLS)算法,该算法通过数值方式搜索似然函数的最大值,但其性能取决于人为预先选取的搜索步长。推导了一个步长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改进了LLS算法。改进的LLS算法能够自适应选择搜索步长,其达到的克拉美-罗界(CRLB)的信噪比(SNR)门限与最大似然估计(MLE)算法一致,但计算复杂度比后者低一个多的数量级。性能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比已有算法能更好地实现估计精度与复杂度的折中。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脉冲重复周期 基于子协方差阵加权的三星时差定位数据综合 被引量:2 2012年 为提高三星时差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需要将系统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多个定位估计结果进行统计综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协方差阵加权的定位数据综合算法。该算法根据单点定位精度分析结果,先利用定位误差协方差的二维子阵的逆矩阵作为权矩阵,通过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目标空间三维坐标位置中的其中两维,再利用WGS-84地球模型求解另一维坐标。仿真实验表明,相比已有算法,所提新算法可以明显提高定位精度。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一种数据残缺时的三星时差定位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3 2009年 三星座时差定位是一个非线性定位问题,利用定位点进行跟踪得到目标航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给出了能够适应大量时差数据残缺情况的基于EKF的目标航迹跟踪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在大量时差数据残缺时具有比前者更好的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问题。 彭朝阳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扩展卡尔曼滤波 残缺数据 基于自适应谱峰搜索的脉冲重复间隔最大似然估计 被引量:5 2012年 高精度的脉冲重复间隔(PRI)估计对于提高现代电子情报(ELINT)系统的辐射源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观测的脉冲到达时间(TOA)序列建模成点过程信号,其周期图谱谱峰就对应于PRI的最大似然估计(MLE)。本文提出了一个"两步数值搜索"策略,可以确保搜索到谱峰而达到MLE。仿真表明,在低信噪比以及高脉冲丢失率条件下,本文算法性能远超已有算法。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雷达 脉冲重复间隔 最大似然估计 考虑多普勒效应的脉冲无意调制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2012年 脉内无意调制特征是雷达特定辐射源识别的基础和关键。该文在考虑多普勒效应的条件下,对工程中常用的脉内无意调频与无意调相特征进行了可分性比较。首先给出了高斯白噪声以及中、高信噪比条件下,脉内信号相位的简化观测模型;在分析以往关于两种待比较特征的提取流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特征定义;然后利用基于离散度矩阵的可分性判据对两种特征进行了理论的可分性比较。结果显示,脉内无意调相特征对噪声的鲁棒性相对更强。仿真实验以及104个实测雷达的个体识别试验验证了上述结果。 叶浩欢 柳征 姜文利关键词:特定辐射源识别 可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