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目的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