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5篇食物
  • 5篇食物中毒
  • 4篇电泳
  • 4篇脉冲场
  • 4篇脉冲场凝胶电...
  • 3篇病毒
  • 2篇登革热
  • 2篇登革热病毒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鉴定
  • 2篇预警
  • 2篇预警作用
  • 2篇熔解曲线
  • 2篇沙门菌
  • 2篇试剂
  • 2篇试剂成本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核酸

机构

  • 8篇杭州市上城区...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杭州致远医学...

作者

  • 8篇吴爱萍
  • 6篇王晓燕
  • 4篇郑丽芳
  • 4篇李琳
  • 3篇罗芸
  • 3篇叶菊莲
  • 2篇张蔚
  • 2篇郁旷明
  • 2篇胡锦锋
  • 1篇彭健
  • 1篇俞骅
  • 1篇占利
  • 1篇刘战峰
  • 1篇汪皓秋
  • 1篇胡锦峰
  • 1篇杨宁敏
  • 1篇叶俊杰
  • 1篇石国祥
  • 1篇杨素青
  • 1篇何连生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00~2006年杭州市上城区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调查分析2000~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病原体组成等,给公共饮食服务行业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2000年~2006年发生食物中毒时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分型鉴定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5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为85.33%.有6起食物中毒事件由二种致病菌引起,其中:2002年发生一起由EPEC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发生一次由EPEC大肠埃希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一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三次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两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说明污染来源来自多方面,加强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全方位干预措施.
何连生张蔚吴爱萍杨素青杨宁敏
关键词: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
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中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3起同地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参照GB 4789.4—2010和WS/T 13—1996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对检出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44份粪便及肛拭样本中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3株从冷菜厨师肛拭中检出;54份留样食物中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均为冷菜);共计27株菌。血清抗原式均符合[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这3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技术适用于菌株鉴定和溯源,以实现追踪传染源的目的。
王晓燕占利叶菊莲罗芸吴爱萍李琳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血清学鉴定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王晓燕罗芸叶菊莲郑丽芳吴爱萍李琳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聚合酶链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种登革热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分型以及溯源区分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革热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分型以及溯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登革热病毒核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检测方法对登革热病毒检测并分型,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区分登革热病毒来源。本发明提供一种登革...
田瑞郁旷明吴爱萍李林王晓燕郑丽芳李娜胡锦锋
文献传递
一种登革热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分型以及溯源区分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登革热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分型以及溯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登革热病毒核酸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检测方法对登革热病毒检测并分型,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区分登革热病毒来源。本发明提供一种登革...
田瑞郁旷明吴爱萍李林王晓燕郑丽芳李娜胡锦锋
库克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
2012年
目的:检测从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参照GB4789.4-2010的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表型的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运用PFGE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从5份粪便样品中检出5株库克沙门菌,从3份剩余食物中检出1株库克沙门菌,共计6株菌。血清抗原式均符合[1,3,1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库克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技术适用于菌株的同源性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王晓燕罗芸叶菊莲李琳吴爱萍石国祥
关键词:食物中毒血清学鉴定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卫生状况及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辖区范围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卫生情况及H7N9禽流感病毒存在情况,评估潜在的传播风险。方法对16家农贸市场开展现场卫生学问卷调查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 16家农贸市场活禽摊位清洁程度不一,干净市场占37.50%,一般和较差市场占62.50%。在农贸市场活禽摊位采集的84份标本,其中6份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弱阳性,阳性率为7.14%;其中某农贸市场的7份标本检出3份弱阳性,阳性率为72.86%。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在个别农贸市场外环境中存在。
彭健叶俊杰吴爱萍胡锦峰刘战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溯源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吴爱萍汪皓秋郑伟张蔚郑丽芳王晓燕李琳俞骅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